- 程姝婷;杨欢;
<正>对于表演艺术而言,演员是“灵魂”,舞台是“肉体”。只有二者契合,才能算得上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表演艺术中,演员要努力克服人物形象塑造的不足以及舞台道具、场景的限制,通过台词、形体动作、微表情等表演技巧尽可能地将最好的表演效果展现出来,进而让观众明白表演的内容及其意义,形成情感共鸣与思想交流。作为表演艺术的重要构成成分,人物形象塑造不仅在表演效果呈现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本身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包括但不限于帮助演员全面了解表演艺术的剧本角色、提升演员精湛的表演技艺、提升演员舞台表演的综合素养等三方面。因此,本文分析了人物形象塑造与表演艺术中的内在联系,总结了人物形象塑造在表演艺术中的价值,提出了表演艺术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提高人物形象塑造在表演艺术中的地位,进而提升舞台表演“鲜活度”。
2022年15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艳;阴明娟;
<正>在当代古筝艺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下,演奏风格产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当代视角下的传统筝乐研究,是音乐表演理论中关于演奏风格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三个关键词的概念、涵义的界定和六大中国传统筝的渊源、音乐特征及技法特点的分析,引发了我们是否应回归传统筝乐的讨论及对当代视角下传统筝乐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的思考,更是一次对传统筝乐的致敬。
2022年15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文婷;
<正>成功地塑造角色形象是声乐表演的核心,而塑造人物性格可以决定角色的形象塑造是否成功。随着我国大众对艺术消费的需求在逐渐变化,在声乐舞台上的演员的表演技巧也要更新。只有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才能更好地把握好人物形象。要统一人物和演员的性格,只有这样演员才能更好地诠释角色。因此演员要对所扮演的角色的生活背景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
2022年15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雨泓;
<正>最早圆号是出现在欧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圆号在演奏中的使用也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性,圆号的音域是非常宽广的,音色也较为多变,圆号能在管弦乐队中起到声部转换的桥梁作用。圆号声部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不仅能在管弦乐队中表现出音响特性,还能融合其他的乐器声部,形成具有穿透力的音乐。为了展现出圆号声部的魅力,需要演奏者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乐器演奏的基本功,并且还要有灵活与快速的判断能力,能够把圆号的过渡连接作用在乐队演奏过程中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充分地在管弦乐队中发挥出圆号声部的音色特点,演奏出优美恢宏的音乐。
2022年15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箫;
<正>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并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并在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和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中,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有条件地区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现代先进技术推动数字影视产业创新升级,并更好满足现代人们多样化影视文化需求。
2022年15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阳;
<正>戏剧演出一般都是运用动画、语言、舞蹈、歌曲等艺术表现形式的舞台演出,戏剧可以分为话剧、戏曲、舞蹈、音乐剧、中国戏曲等。台词是戏剧演出语言的主要成分之一,而戏剧演出台词的节奏和情感的表现也是一门科学和技术,不同的节奏和表现方式可以更明显地反映出表演者的表演经验和表现手段。经验丰富的演员,可以按照演出情境不同做出合适的台词节奏和情感表现,就算是相同的台词也可以表现出不同样的情感,给台下观众的感觉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台词的情绪表现,与演出情境也是密切相通的。本文针对戏曲演出中台词情感与节奏的表现加以介绍与探讨,经过进一步的剖析与研究,能够有助于演员深入掌握戏曲演出的内容与精髓,才能更好地在舞台上展示自身风格,找到属于自身的灵感。
2022年15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真姊;
<正>陕北秧歌是陕北传统文化的重要遗存,是陕北人民顽强、勤劳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写照,是黄土儿女勤劳、乐观、向往日月甘甜的情感表达。除了延安时期的少数传统剧种和新秧歌剧种外,大多数秧歌唱词和词组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民间广泛传播与传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陕北秧歌如今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节假日的必要节目。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陕北秧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2022年15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亚莉;
<正>中国被世界公认为发展大国,自身蕴含的文化内涵不计其数,“民族音乐”便是其中的一种。作为承载中华民族文化情感的重要载体,“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历史乃至世界层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自改革开放后,世界各国音乐文化开始互通,中国文化开始走向国际,世界各国家的音乐文化也不断涌入国内,在跨民族、跨国家的音乐文化熏陶下,社会民众得到了情感上的丰富与升华,
2022年15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