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岁月

卷首语

  • 心锁

    佚名;

    <正>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2022年06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视野

  • 我的中国梦

    张宝戈;

    <正>俗话说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我就对戏曲有了浓厚的兴趣。父母都是秦腔演员,经常带着我去看他们演出。看完了回到家里,我就漫无目的地模仿,时间长了就有了这个习惯。可事情往往不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因为还喜欢武术,想当一名武术运动员,

    2022年06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朝鲜现代小说和贫穷文学

    刘炫桦;

    <正>一、绪论从历史潮流来看,1920~1930年代属于一个特殊时期。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政治、社会、经济上迎来了巨大的动荡时期。20世纪3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掠夺和暴力政治,政治上的不自由和经济上的窘迫状态日益突出,民族、阶级上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

    2022年06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青春旗帜

  •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维度分析

    耿玉洁;

    <正>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的贸易畅通,为我国今后各民族繁荣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历史基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关系向好发展的重要途径,2010年中央提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对其逐步展开了研究,经过十多年发展,

    2022年06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1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旅印象

  • 西藏江南,醉美林芝

    杨璐璐;

    <正>林芝是西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古称工布,藏语意为“太阳宝座”,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被誉为“西藏江南”。林芝不同于西藏其他地区的干燥缺氧,这里风景秀丽,丛林密布,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而且整个地区气候湿润,风景更为宜人,优美的田园风光,恍惚中让人有置身江南之感。

    2022年06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格局背景下河北民间音乐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冀辰;

    <正>近些年来,河北地区民间音乐和旅游产业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在“十四五”国家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探究河北民间音乐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问题,对于二者的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从新的文化发展格局入手,探寻民间音乐文化发展新途径,

    2022年06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文化杂谈

  •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隐逸文化

    于小飞;

    <正>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东方审美学说,蕴含着深沉丰富,蕴藉优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魂。在中国传统诗歌、词曲、绘画、书法、戏剧、散文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体系。“隐士”是“隐逸文化”的主体,“隐逸文化”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特有的文化现象。所以“隐逸文化”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独特的文化现象,一直以独特的个性为士人所津津乐道。隐士在遁迹山林,归隐田居后,

    2022年06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汴京灯彩”现代应用探究

    张浩楠;

    <正>汴京彩灯久负盛名,尤其是“汴京灯笼张”最具名气。经过历史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是针对汴京彩灯中的代表“汴京灯笼张”进行详细的论述,并从其历史人文、研究价值、时代应用、以及现在发展面临的问题等引申出在当下设计中各个方面的应用价值,挖掘灯彩符号在当下时代的可塑性,总结其艺术价值,探索灯彩的民俗文化功能在时代中的传承性和创造性。

    2022年06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文化景观视角下历史城镇保护研究——以杭州三墩镇为例

    孙翘楚;

    <正>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的蔓延,传统城镇的地域性文化面临巨大考验,许多历史城镇面临环境被严重破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地域文脉丧失等问题。为了避免城镇文化趋同现象、地域文化多样性的消亡及历史建筑单一化等发展趋势,对于历史城镇的保护迫在眉睫。本文将以杭州市三墩镇为例,从文化景观角度分析,对三墩镇的地理条件、

    2022年06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提升路径研究

    黄斌艳;

    <正>在2022年冬季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中,提出了普及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指示,为努力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中国百年奥运历程的一个关键节点,

    2022年06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与技巧

    钟雨卉;

    <正>在新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日趋频繁化,在国家与国家的沟通交流中,英语翻译成为了有效交流的“枢纽”,因而,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对英语翻译者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标准,不但要求其掌握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还要精准掌握英语翻译策略与技巧,以保证跨文化英语翻译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在英语翻译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一定要明晰语言禁忌、抓住语言表达的语境和意义,

    2022年06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原型范畴理论解决法律语言模糊问题

    张珍妮;

    <正>在法律规定的语言规范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词汇的不确定和句法的不确定,而这些不确定性则是为了保证法律法规在实际执法过程中的适用。立法词语常常使用概括性,补充性和描述性强的词语。由于法律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很复杂的,这就造成了法律语言不可避免的模糊性。而通过研究文本发现,原型范畴理论可以为消除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提供一定帮助,为立法,司法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2022年06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湖笔及其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张雅雯;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确立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2006年,浙江湖笔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十余年后的今天,湖笔依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复杂的制作工艺使其难以找寻继承人;愈来愈狭小的湖笔市场使湖笔产业一再萎缩;其“互补品”的出现使湖笔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为了避免湖笔沦为博物馆展览品之一而无人问津的危机,

    2022年06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海南黎族传统手工艺非遗保护问题研究

    祁邈;

    <正>海南黎族最著名的便是古老手工技艺,比如纺染织绣技术,属于非遗保护技术。当下海南黎族的非遗保护工作也获得成果,确立了国家传承人,完善非遗保护网络系统构建展示管理梯子,有效结合非遗保护和学校教育,构建示范保护非遗生产基地,使其变成海南旅游一大特色,同时也改善了海南黎族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海南黎族传统手工艺非遗保护问题,仅供参考。

    2022年06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史海钩沉

  • 从白宫公主到华盛顿风云人物——爱丽丝·罗斯福·朗沃斯

    章晓倩;

    <正>爱丽丝·罗斯福·朗沃思是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第一个孩子。在她父亲执政期间,媒体热切地称她为爱丽丝公主,她一生都在政治舞台上和公众视野中度过。她活泼的性格,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她的坚定信念使她成为一个具有政治影响力的美国女性。爱丽丝喜欢政治理论,

    2022年06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岩香寺千佛洞造像初探

    谢津;

    <正>岩香寺初名慈云寺,后改名为岩香寺,为太原市清徐县内都沟村一座北魏时期兴建的寺院,距今已历时一千五百多年,寺院中现存五处中古时期石窟,为后代修缮、补建完成,现今保存完好。岩香寺第一窟的千佛洞为寺内现存最完整、

    2022年06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作品赏析

  • 《颜氏家训》中早期家教思想研究

    刘晓鑫;

    <正>《颜氏家训》是由颜之推所编撰的家训著作,内容包括伦理道德、颜氏教子和当时士族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有关于医学算数、文字音训、品评文艺、文字古训等诸多方面内容的,对以后历代家训产生了深远影响。《颜氏家训》中关于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内容更是独特且重要,其关于儿童早期家教内容、原则、方法等论述详细且对后代具有指导意义。

    2022年06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小提琴曲《丰收渔歌》的隐逸精神

    石若钰;

    <正>小提琴是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被称为“乐器皇后”。本文以小提琴曲《丰收渔歌》为主要研究曲目,以小见大的展现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内涵与精神。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隐逸情怀,从隐逸精神的诞生到它是如何与音乐文化交融为纽带。第二部分是从《丰收渔歌》的创作入手,

    2022年06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小说中的象征隐喻手法

    胡伶俐;

    <正>对小说创作进行分析会发现不同的作者在创作小说的时候会基于主题表达和素材运用使用不同的小说创作手法,比如有的作者喜欢平铺直叙的方法,有的作者喜欢设置悬念的方法。福克纳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在小说创作的时候非常喜欢使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

    2022年06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中国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音乐与文学的交融

    姜贺凯;

    <正>《木兰诗篇》主要遵循西方歌剧创作模式的原则,将古老的文学题材与西方歌剧巧妙的融合一起,使得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歌剧充分展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表现了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的内心宣言,从而使得古老的故事题材迸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2022年06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2021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马婧;

    <正>一、引言舞蹈剧目《唐宫夜宴》自登陆2021年河南省春晚舞台后火遍各大互联网平台,获得各大媒体争先报道。这不仅是一场极具国风特色的舞蹈节目,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大秀,引发了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互融整合的深远思考,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了实践基础。《唐宫夜宴》在图像、音乐、动作、

    2022年06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英译本莫泊桑小说《绳子》的语言表达艺术

    马丽芳;

    <正>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所创作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深受国内外读者所喜爱。文章将以《绳子的故事》为例,通过对莫泊桑以及该部小说的基本情况分析,从语言角度入手,对小说的语言表达艺术展开探讨,期望能够为小说的解读以及语言艺术表达方式学习等提供一些参考。

    2022年06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艺术大观

  • 江西永新民歌的地域特征研究

    王毅弘;

    <正>永新县地处赣西,隶属江西省吉安市。自古迄今,人文鼎盛,境内有着极其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其中,以丰富多彩的民歌为基础。永新民歌不仅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必然的关联,而且与当地方言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探析永新民歌的生存环境,并对典型民歌曲调及歌词进行分析,旨在透视永新民歌的地域特征。

    2022年06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评析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的装饰美感

    蒋雨璇;

    <正>克里姆特是奥地利最著名的象征主义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极具象征性和装饰性。在克里姆特的绘画中,除了使用各种鲜艳的色彩外,还设计出了非常装饰性的绘画符号,即装饰语言的表达。不同形状、不同质地和多样性的几何图案在他的作品中能够显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义,同时也开创出了一种新的装饰绘画艺术。

    2022年06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宗炳的“卧游”思想与六朝士人的自然观

    王玉堂;

    <正>南朝名士宗炳由晋入宋,既是当时的玄学大家,也善书画,通音律,并且笃信佛教。《宋书》卷九十三提到宗炳“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他的“卧游”说对后世山水画创作影响深远,

    2022年06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延闿书道技法观研究

    贺文彬;

    <正>谭延闿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其书法深受颜系书风影响,终其一生,被誉为“民国至今,学颜者无出其右”,并留下了大量墨迹珍宝。谭延闿不仅在书法实践上有巨大成就,而且在技法理论上也有独特的见解,虽没有成系统的展现,但在其诗文论稿及后世评论中可以窥见,本文就是以此为契机,全面整理分析谭延闿在书写技巧上的观点看法,从而更深入的了解谭延闿的书法艺术。

    2022年06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二胡演奏中地域风格演奏技法之比较

    李勇;

    <正>二胡是一种起源于民间的民族乐器,最早在我国出现于唐朝,迄今已有千余年的演奏历史,当时称之为“奚琴”,最开始为北方地区的传统乐器,属于擦弦乐器的一种。到北宋时,二胡的演奏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层次,甚至进入了朝堂当中。直到近代以来,才逐渐有了二胡这一公认的名称,

    2022年06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域外采风

  • 越南会安:悠远小城,岁月静好

    朱思瑶;

    <正>会安古城位于越南中部岘港市郊秋盆河北岸,距岘港市区约30公里,是广南省的一个贸易中心,是15世纪到19世纪东南亚保存完好的传统贸易港。据说古时中国人到越南除了海防,第一个立足点就是会安,越南南方许多地方的华人都是从会安迁去的。因此在会安,中国式的建筑到处可见,而且保存得很完整,散发出独特的神韵和魅力。

    2022年06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