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岁月

卷首语

  • 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启示录

    本报评论员;

    <正>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告别2022年,迎来2023年,时间再次刻印下我们前行的坐标。“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总结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展望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希望寄予青年”。豪情满怀的宣示、语重心长的嘱托、殷切深情的祝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奋进的力量,激励亿万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回望2022年,这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2023年0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视野

  • 遗憾也是别样美

    秦懿雪;

    <正>你若走了,我不会送你。但你若来了,不论风雨多大,我都会去接你。世事难全,如果说生命是一场华丽的舞会,那最开始带你走进舞会,教会你舞步的人,未必就能陪你跳到最后。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即使我们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也总会留下遗憾,不要一味地弹唱遗憾的悲伤,就让它镌刻在生命的一层又一层的年轮中,斑斓了曾经的年华,也温润前行的岁月。即使我们有绝顶哲人般的智慧,有几许过人之处,但终究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都逃不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因为遗憾,我们的生活才显得更加真实。

    2023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静渡苦难辉煌

    李浩玄;

    <正>“你是否需要预知今生的苦难?”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面临着各种出其不意的际遇。有的人在这些际遇中成长,有的人却在这些际遇中挫败,甚至一蹶不振。扪心自问,一个人真的需要预知今生的苦难吗?如果一个人能够预知这些苦难,一个人就会阻止他们的发生吗?其实不然,当一个人预知了这些苦难,那么从一个人得知这些将要发生的苦难开始,痛苦和焦虑的阴霾也会随之而来。原本幸福美好的时光就会一点点的被这些苦难的阴影笼罩着,幸福不再纯粹,甚至会消失。

    2023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青春旗帜

  • 锚定奋斗目标,创造新的伟业——元旦献词

    人民日报社论;

    <正>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一年来,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2023年0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旅印象

  •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为例

    李玮;

    <正>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形态和新的活力,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相应的扶持措施,以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准。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之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开发。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新产业相结合,可以充分挖掘、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发展途径。一、隆回县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分析1、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1)历史文化深厚隆回县旅游资源结构科学合理,

    2023年0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化杂谈

  • 豫东红色文化资源甄别与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曹铭育;张倩;张蕾;王颖祎;

    <正>豫东指河南省东部地区,主要包括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3座地级市以及永城市、兰考县、鹿邑县在内的省直管县(市)。豫东红色文化资源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豫东地区开创革命根据地斗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了豫东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宝库,形成了豫东特有的红色文化基因。一、豫东红色文化资源概况1、从区域分布上看开封市市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伐军抵汴旧址、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封队部旧址、解放开封战役激战地等,

    2023年0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数学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

    游天杭;赵微;王彩玉;刘琳;

    <正>中国数学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体系与发展途径。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入到人们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新媒体的出现给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时代传播中国数学文化的过程中,可借助多种新媒体环境,充分运用动画、视频、文化海报等多种形式,向社会系统传播展示中国数学文化及其背后的故事,在国际社会面前彰显中国数学文化的智慧和魅力,让国内外社会更加了解中国数学文化,为传承弘扬中国数学文化助力。

    2023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士人之治及对“新乡贤”文化的启示

    吴璠;

    <正>士人是在中国政治上活跃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他们出生于平民乡野,却可以经由寒窗苦读通过科举取得官僚职位,实现阶层的跃迁,他们是传统中国官僚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士绅阶层对于乡村的治理构成了我国封建王朝民间治理的独特景象。当士绅阶层随着专制王朝逐渐消散,新时代乡村治理应当如何从传统资源中寻找治理契机?在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下,“士文化”对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否具有参考意义?一、士人之治的发展1、士:平民与官僚之间士的定义千差万别,

    2023年0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拟剧理论视域下日常生活短视频对中国故事的讲述——以B站视频UP主“玉林阿婆”为例

    张明珠;

    <正>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对于讲好中国故事起着重要的作用,讲好每个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本文从戈尔曼的拟剧论视域出发,以B站视频UP主“玉林阿婆”为例,探究当今社会关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短视频制作和传播对讲好中国故事的体现和作用。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关系国家形象的塑造,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2023年01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礼貌视角下幽默效果的会话分析

    陈梦浩;

    <正>一、引言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过程中,争论、顶撞、贬损等语言现象屡见不鲜,以往传统的礼貌原则早已无法应对,于是,与其相对的不礼貌理论应运而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学者们逐渐注意到不礼貌在语用学中的重要地位,认为不礼貌在许多话语中起核心作用,不礼貌研究也由此走向大众视野。不礼貌理论的提出为语用学的研究注入了活力,为学界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与转向。构建对抗性、冲突性以及不和谐性话语的理论模式成为当下的研究重点。因此本研究将从语用学中不礼貌理论的角度入手,

    2023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史海钩沉

  • 《本朝通鉴》与《国史外考》关系考

    史磊;

    <正>本文以日本江户时期两部古籍为例,通过介绍《本朝通鉴》的编修经纬,反映出德川幕府想要模仿《春秋》《资治通鉴》《通鉴纲目》等中国史书的社会文化心理,同时探讨了《本朝通鉴》与《国史外考》之间的关系。这一探讨过程从侧面反映出,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一样,林家父子在编修《本朝通鉴》的过程中同样产生了许多副产品书籍,《国史外考》便是其中之一。我们用中国的视角去观察异域的古籍,虽然过去三百多年,但对当下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日本进入到江户时期,

    2023年01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作品赏析

  • “诗意”的邮路,缓缓地走——《那山那人那狗》评析

    王玥萌;

    <正>《那山那人那狗》于1999年公映,该片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生离死别的场面,有的只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脉、一对不善言辞的父子还有一只忠心尽职的“老二”,但是如此静谧简洁的元素与场景,却构筑出一副清新质朴的诗意乡村画面,清丽隽永。导演霍建起本人曾如是表达:“可能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怀旧的情绪吧!很多文学家都喜欢写故乡的文章,我虽然不是文学家,但我也有一种思乡的情怀。”的确,霍建起在这一山二人一狗之间构建起一股恬静却又深沉热烈的乡情。

    2023年01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印度之行》人物矛盾根源探究

    陈灵馨;

    <正>《印度之行》是英国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一部著名小说。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英国女人与儿子的未婚妻一同去印度看望儿子,以及她们在印度发生的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本文选择从人物角色入手,通过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和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展现出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和人物自身前后的矛盾以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引发矛盾的根源是种族主义,尤其是白人至上主义。一、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和《印度之行》1、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

    2023年01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精神生态视域下解读《奥丽芙·基特里奇》

    娄园娟;

    <正>《奥丽芙·基特里奇》是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代表性作品。它由13篇短篇小说构成,描绘了克罗斯比小镇人的生活全景图。不可否认,奥丽芙一家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但作家也不惜笔墨塑造了小镇里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们的故事也同样发人深省。目前国内外对于该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伤理论、救赎主题,女性主义批评等方面,鲜有从精神生态批评角度对《奥丽芙》进行研究。1974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密克尔首次将“文学”与“生态学”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两门看似相距甚远的学科之间,

    2023年01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吕氏春秋》中的近祖崇拜

    夏青;

    <正>《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及其门客融合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言而成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为杂家的代表作。祖先崇拜来源于鬼魂崇拜,《礼记·祭法》:“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成为人神或人鬼,继续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本文所谓的“近祖”,是与三皇五帝等远祖相对而言的,吕书十二纪纪首列出的宗庙祭祀活动以周代祭祖礼为底本,是最能体现祖先崇拜的部分。祖先崇拜来源于鬼魂崇拜,《礼记·祭法》:“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成为人神或人鬼,

    2023年01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探究马琳·杜马斯作品《牙齿》中的女性意识

    程圣露;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在20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起了女权主义运动,解放了女性的思想,女性艺术家开始在艺术领域活跃起来。在绘画创作中,女性艺术家通过自己独有的女性视角,观察和探索自己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在不断探索自我的同时,充分挖掘自己的女性意识,创作有别于男性视角的作品,从而确立自己在艺术界中的存在价值。马琳·杜马斯是当代著名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以强烈而简洁的色彩语言、独特而真实的女性身份介入到艺术领域,她曾说:“艺术不只制造出美丽,我制造粗陋,或许我不懂得美丽的含义。”以作品《牙齿》为代表的2018年最新系列创作中,杜马斯延续了一贯的风格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真实的女性形象,

    2023年01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探析电影《隐入尘烟》中乡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

    姚北;

    <正>一、绪论1、研究背景影片讲述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武仁林与海清展现了一对底层农民夫妇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知到相守的心路历程。因其特定的主题和市场的相对排斥,电影的排片率和票房并不高,《隐入尘烟》真正的关注者并不多。大部分学者也都一致认同影片“回归土地,回归生命”的主题,但并未触及其核心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从而无法较好地理解作品的独特性和其背后整体性的文化隐喻。

    2023年01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自觉视角下《废都》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意象研究

    宰瑄楚;

    <正>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盛于60-70年代,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人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达到巅峰。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作家在吸收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与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创新,创作出大量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陕西作家贾平凹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与这种写作方式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作品。本文以传统文化为视角分析了《废都》中的魔幻意象表达,探讨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魔幻现实主义本土化表达路径。一、贾平凹与《废都》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后,

    2023年01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美国电影《冰血暴》中的“关系异化”

    万中淑;

    <正>《冰血暴》是一部由乔尔·科恩、伊桑·科恩联合执导的黑色悬疑电影,影片以一次预谋绑架集会为开端,展现了因此案而关联起的一系列人物间的欺骗、背叛、敲诈与暴力。本文从人性异化的角度,根据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对影片中的各种人际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在西方文明下,人类所面临的孤独困境,并对人际关系异化追根溯源。乔尔·科恩与伊森·科恩兄弟是当前美国独立电影的代表人物。自踏上影坛以来,他们影片特有的、不同于好莱坞电影工业流水线模式的艺术风格,包括叙事方式和镜像美学都为人所称道。同时,异化这一主题在他们的一系列电影中以不同形式频繁出现。《冰血暴》成功地再次延续这些特点,

    2023年01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穆斯林的葬礼》中两代人的爱情悲剧探析

    仇京龙;

    <正>一、引言《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在六十年的峥嵘岁月里,三代人不同的人生走向,并嵌入了两个时代错综复杂的爱情悲剧。它是著名女性作家霍达的代表作,也是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得主。作品以灵巧的结构、细致入微的语言,着力塑造了第二代人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以及第三代人韩新月、楚雁潮、韩天星、陈淑彦的爱情悲剧,从灵魂深处打动读者,拨动读者心弦。霍达利用矛盾冲突推动叙事,也是符合小说内部构造规律的。霍达通过细腻而丰富的语言,加上“双线程”式的文章结构,

    2023年01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艺术大观

  • 探索插画对心理情感的表达

    赵萌;

    <正>插画是介于设计与美术之间的一门视觉艺术,在拥有设计思维为人需求所服务时,又使用了艺术语言给人美的享受。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需求,进而对插画的视觉感官需求也与日俱增。插画不像文字符号会有界限感与区域性,所以插画可以更好地被人们接受且广泛传播,打破了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只能通过文字这一抽象符号传递信息的局限。所以本文将通过调查分析插画的研究现状和表达形式,探究以插画的形式对抽象心理情感进行可视化表达。

    2023年01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现代主义的女装设计伦理及今后发展趋势

    张艺端;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消费者对于时尚的追求从共性美向个性化转变,这些多元化的特点使人们希望通过服饰为自己打造个性标签。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服装设计出现了‘叛逆-解构’、‘模糊-戏谑’和‘混合-拼贴’三位一体的美学特征,以表达人们对于自我、独立、个性及精神文化的追求。”然而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影响下,服装设计也出现设计师们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了基本功能的需求;快时尚的消费模式消费了物善其用的设计伦理;刻意强调“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造成产品的过度设计。由此,“在设计发展过程中,服装设计也已经从当初追求各种形式创意的目的,

    2023年01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构成与抽象——包豪斯设计风格在动画中的体现

    陈慧君;

    <正>包豪斯的设计风格在设计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表现在建筑、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当中。本文主要从包豪斯的设计风格入手,进而讨论包豪斯设计风格在动画设计中是如何体现的,并分析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对动画创作中的影响。一、包豪斯风格阐述1、包豪斯的出现与发展在1919年,一所工艺美术学院在的德国魏玛成立,名为“包豪斯”。1933年学校停办之后,指以包豪斯学院为基础形成的设计风格以及设计学派。包豪斯学院创办至停办一共经历了三任校长。第一任校长是瓦皮特·格罗皮乌斯。

    2023年01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谈巴洛克时期音乐与器乐音乐

    吴璟怡;

    <正>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从大约1600年至1750年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在文艺复兴对中世纪的否定和恢复且崇尚古代文化的时期之后与有着华丽风格的古典主义时期、强调情感的浪漫主义时期之前,这短暂一百多年的音乐风格定义为“巴洛克音乐”。一、巴洛克风格与巴洛克风格的音乐十三至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各类文化都按照一个既定的规则原则去进行,是“中规中矩”的风格。而“巴洛克”表达的是对文艺复兴时期各种规则原则的否定与改变。巴洛克时期是一个富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时期。

    2023年01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汉代舞蹈发展特点和对后世舞蹈影响浅析

    冯译萱;

    <正>回望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发展长河中,继秦朝之后大统一的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过四百余年历史的见证。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又称两汉。两汉文化作为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一直源远流长,而中国的两汉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便是拥有灿烂历史的舞蹈,汉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使汉代经济发达,社会一派繁荣,舞蹈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汉代舞蹈发展特点1、汉代舞蹈思想的统一汉代作为秦朝之后一统天下的王朝成了各种舞蹈提供了相互融合交流促进的平台。

    2023年01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探讨

    张嘉敏;

    <正>钢琴被引进我国之后,已经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把我国传统艺术的文化特色与艺术内涵融入了它的表现之中,并逐渐地对带有我国特色的音乐进行了表演形式的研究,钢琴的表演风格逐渐成了我国音乐演奏表现中的主要部分,由于我国的传统音乐有着鲜明的旋律风格,广泛使用了五音的调式,同时又把西洋音乐形式加以融入,产生带有我国特点的音乐表演风格,对于我国传统钢琴创作的形式加以深入研究,对推动其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2023年01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毕加索玫瑰时期作品的艺术特点

    杨晨曦;

    <正>毕加索作为二十世纪西方绘画史上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生平经历十分丰富,在毕加索人生历程中玫瑰时期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段艺术经历。文章围绕两个方面阐述了有关毕加索玫瑰时期的作品特点,一方面简略讲述了玫瑰时期的创作背景以及其绘画风格的转变;另一方面罗列了玫瑰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从而去更好的分析其作品面貌的变化和特点。同时以玫瑰时期的作品为前提,进而探讨这些创作对毕加索后期艺术风格转变的影响因素。文章着重分析毕加索在玫瑰时期的作品特征和创作主题性的倾向,以及艺术家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对于人生历程产生的思考对他后期创作的变化及影响。

    2023年01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