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岁月

中外文学

  •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对自身悲剧命运的反抗意义

    张静;

    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从整体来说她是一个悲剧的形象,但在整个小说过程中苔丝也体现出了她作为女性的反抗精神。在她的苦难生活中,苔丝也有自己的反抗精神,这些精神主要体现在她对当时宗教道德观念的质疑以及对真爱的无限追求。

    2014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明小史》中的洋人形象分析

    曹煜;

    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元的《文明小史》以"文明"为题,全面反映了晚清变革时期特定的时代面貌,书中描写的洋人形象表达出了作者对西方文明的怨羡情节。

    2014年01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女权主义批评

    陈海;

    女权主义批评已成为中国当代文艺批评中的一门显学,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者往往从政治维度(妇女运动)和文学批评维度来探讨女权主义理论,这样没有把握女权主义批评的实质。我们认为,女权主义理论探讨应采取文化研究的视野,应该关注作为文化研究的女权主义批评。

    2014年01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俄罗斯文学悲剧女性形象解读

    王婷婷;

    在俄国作家笔下妇女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她们或健康美丽、或勇敢大胆、或温婉可人、或果敢坚毅……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征服着身边的男人,但在父权社会中女子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活出自我是十分困难的,很难摆脱自身的悲剧性命运。《罪与罚》中的卡捷琳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奥勃洛莫夫》中的奥尔伽·伊林斯卡雅三个性格迥异的女人,各自演绎了三段不同的悲剧故事,她们是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代表,是当时俄罗斯女子命运的写照。

    2014年0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Voices”in William Blake's Poetry

    谢倩;

    William Blake was a famous English poet in the period of Romantic Age.He paid close attention on the social criticism,exposed the political dictatorship and looked for the freedom of individuals in her works.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amazing power of his convincing skill—"voices",this essay picks out some of his poems as the example and analyze them from two parts which are the functions of the"voices".By demonstrate the positive effects,the real role of the"voices"may be clearer and the readers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eper meaning of"voices".

    2014年0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离骚》“初度”义辨析

    文兰;

    对于《离骚》中"皇览揆余初度兮"中"初度"二字,注解异议极大,五臣训法度,朱熹训时令,蒋骥训器度,闻一多训天体运行之宿度、躔度,未有定解。众家说法不一,其实亦有相通之处。

    2014年01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蒋琼;

    道家思想作为百家争鸣的一支重要学派,在时代的舞台上演绎着自身的传奇,对域内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笔者通过道家思想对作家、创作过程、以及文学作品三方面的影响,从而来阐述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2014年01期 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追求自由的爱情奴隶——论《美狄亚》人物形象

    张璐璐;

    美狄亚是完美爱情主义倾向者,她渴望丈夫完整的爱,想把所有一切与自己的家庭分享。她有爱情至上的观念,为了爱情放弃亲情,为了爱情舍弃孩子,为了爱情走向复仇的深渊。通过对其从公主到弃妇的角色转变,深入到其心理刻画,充分解读了她的弃妇之恨、慈母之爱以及亲手弑子的痛苦和无奈。个性如此刚烈的女子,面对爱情的背叛,结局注定是悲剧。

    2014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抗战中的青年心灵蜕变史——论严文井的《一个人的烦恼》

    张旭;

    抗战后期的大后方小说,从初期一面倒地歌颂抗战神圣的热情中冷却下来,对战争、民族、国家和人性的思考反而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反映了活在战争中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呈现出一种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严文井的《一个人的烦恼》通过集中笔墨书写一个没有深刻思想却个性强烈的小人物,细腻地描绘了青年在抗战救亡运动中的心灵成长和成熟领悟,堪称知识青年在抗日战争洗礼中的心灵蜕变史。

    2014年01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叙事学视野下刘震云文学作品改编的研究——以《一九四二》为例

    刘婷;

    从文学到电影,两种不同特质的艺术形式通过对同一故事的不同叙述方式,由静态的文字转变为动态的影像,二者的成功结合体现了改编的艺术。本文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的成功结合,探讨从文本到影视的改编艺术。

    2014年01期 1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分析《狼图腾》中的生态意识

    任瑞宏;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文学的由来,简要讲述了生态文学发展的两个阶段的不同写作特点,而《狼图腾》则出现在生态文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接着笔者对于《狼图腾》中所涵盖的生态意识作了几点表述,并呼吁人类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警示人类必须坚持与自然和谐共处。

    2014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谈诗歌批评危机与误区

    周婷;

    如今的诗坛处于尴尬的境地,越来越趋向于边缘化,不仅表现在诗歌创作上,更体现在当下的诗歌批评方面。当代中国的诗歌批评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学院化批评的空洞、诗歌批评的媒体主导、批评伦理的失落。诗人和批评者应该是伯牙与子期的关系。为何会陷入胶着?诗歌批评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才能走出当下诗歌批评的怪圈呢?

    2014年01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赏析朗费罗的《我逝去的青春》

    刘香婷;

    《我逝去的青春》是朗费罗颇为著名的短诗,他在这首诗里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波特兰市带给年少的朗费罗的是无语言说的快乐。本文将阐述朗费罗的人生经历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更好的理解本诗有所帮助。

    2014年01期 2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宠儿》中艺术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王月娇;

    《宠儿》是美国二十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作者莫里森以其黑人女性的独特视角,对生活在美国社会中的黑人奴隶女性作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为了摆脱自己奴隶的被统治地位,进行了激烈的抗争。女性意识的觉醒,是黑人女性反抗的不竭动力。

    2014年01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嘉莉妹妹》中不同价值观的分析

    彭洋洋;

    德莱塞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美国梦"的文学主题。可以说,德莱塞的文学创作是针对十九世纪物质横流的美国进行的批判,其中《嘉莉妹妹》就是典型的文学样例。

    2014年01期 2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陈曦;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小说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描绘出了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人物形象——霍尔顿。霍尔顿有着消极的性格特征,同时在他的生活中也不难见出他积极的态度。他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2014年01期 2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江苏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

    候晋宇;

    江苏民间故事体现了江苏古代先民丰富的思想,其故事内容驳杂,包罗万象,有着强烈的民生意识,同时也体现出了明显的民俗性,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此出发,对江苏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进行探寻,以此希冀引起国内学界对江苏民间故事研究的关注。

    2014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蘩漪与伯莎·梅森的比较研究

    于洋;

    蘩漪与伯莎·梅森分别是《雷雨》和《简爱》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她们在两部作品中都属于被压迫的女性形象,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之下,她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2014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大师与玛格丽特》

    李园园;

    《大师与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布尔加科夫是俄罗斯二十世纪的小说家、剧作家。他白银时代的重要作家,政府因其作品反抗苏维埃,被政府搁置多年,直到六十年代,他的作品才得以见天日,本文将针对布尔加科夫及其作品《大师与玛格丽特》做一深入研究,以期获得对他的深入了解。

    2014年01期 3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双重人物性格

    徐慧;

    南希是《雾都孤儿》中的一个复杂的女性形象。这个人物形象的存在,并不能用好人与坏人来定义,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南希性格呈现出不同的倾向。以下,本文将以环境作为切入点,分析南希性格中的善与恶,希望能对狄更斯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2014年01期 3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迷失在时间中的故事——浅谈《褐色鸟群》对时间经验的处理

    杨晓颖;

    格非在《褐色鸟群》中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了两个故事。一条线索讲述的是我与一位自称为我的朋友,名为"棋"的女子的故事;另一条线索讲述的是我与"穿栗树色靴子的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我对棋讲述的,包含在第一个故事里。叙述者跳出了传统叙事中故事发展的因果逻辑,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不断设疑,结构故事的同时又解构故事,使记忆、幻觉与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糊。

    2014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易丝·厄德里克作品《爱药》中印第安人生存困境的阐述

    李聪聪;

    美国著名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是为数不多的印第安女作家之一。其代表作《爱药》被认为是她的最为经典的作品。作品的叙事风格和程式较其他作品新颖独特,路易丝·厄德里克以印第安人的民族角度将美国的社会事件和印第安人的历史贯穿于作品当中,以表达这些事件对于他们生活的影响。《爱药》将印第安人在美国白人的压迫和文化侵袭中的迷茫描述的淋漓尽致,同时又描述了其民族从文化顺应到主动追寻自我身份的过程。

    2014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罗亭》中的“多余人”形象

    王浩然;

    "多余人"形象是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始于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先后有许多作家都在作品中塑造了"多余人形象"。本文将选取屠格涅夫创作《罗亭》这部作品,来具体分析这部作品中的"多余人"形象。随后有毕巧林、罗亭等等,他们的人物性格特点等,都体现了"多余人"人物形象的发展与变迁。

    2014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特色

    周瑶;

    "白银时代",是处于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与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之间的阶段,这是一个同样重要的文学时期。这个文学时期与俄罗斯以往的文学时期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本文将通过对"白银时代"的文学特色的研究,来对俄罗斯文学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2014年01期 3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俄罗斯文学中人物的反抗心理

    高宇飞;

    在俄罗斯文学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形象,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与生存,去反抗世俗与文化,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加真实的生存。本文将针对俄罗斯文学中的这一类型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其反抗心理的成因与内涵。

    2014年01期 3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解读口语诗歌的现代性——诗人沈浩波精品诗歌简析

    韩敬源;

    本文从口语诗歌的现代性表现在提供新的经验观念和行为方式、口语诗歌在现代性元素上还要在加强、瞬间的碎片化的生活是口语诗歌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三个方面去探索当代口语诗歌的现代性问题。

    2014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生殿·密誓》的叙事特色探析

    刘佳;

    《长生殿》的《密誓》一折,作为全剧结构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尤其能体现《长生殿》一剧的叙事风采。通过对其文本的叙事内容、叙事形式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管窥《长生殿》一剧的叙事特色。

    2014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果戈里《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周欢;

    果戈里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作品直指俄国沙皇统治的黑暗社会,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果戈里对俄国黑暗社会的反抗过程。本文将通过对《死魂灵》这部作品的深入分析,来细细品味果戈里的讽刺艺术。

    2014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果戈里及其《钦差大臣》

    林百会;

    《钦差大臣》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果戈里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将官僚集团与人民之间的矛盾集中的表现在了这部作品中,并以讽刺的艺术成就,将这部小说推向了世界。

    2014年01期 4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9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文学创作成就

    刘阳;

    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是俄罗斯文学界的一位传奇女性。她在文学、音乐、绘画以及戏剧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成就。她的作品是一种不从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学创作,本文将从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各个方面的成就入手,来对她进行深入的了解。

    2014年01期 4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人际功能角度分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片段

    贾晓鸽;

    本文以人际功能理论为框架,从语气、情态和人称代词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陌生女人的来信片段,旨在从人际功能角度揭示茨威格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如何能通过书信语言成功塑造女主人深刻立体的形象。

    2014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唤醒沉睡的美——论蒋勋的散文创作

    王强;

    蒋勋是台北极富盛名的一位文化人物,也是一位著名散文作家。在他身上熏染了多元的学识,加上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散文自然而然具有了浓厚的文化气韵。论文分三个部分,其一论述蒋勋的散文创作的生命感悟和艺术源流,其二是蒋勋散文的美学特色。

    2014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形象解读

    姜晶;

    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所描绘的众多人物形象都是俄罗斯社会的缩影,女性形象是俄罗斯亦是俄罗斯民族女性的写照。本文立足于国内外相关调查研究,试对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

    2014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惩罚观

    赵弘扬;

    在中外文学史上,关于罪与罚、救赎与心灵的小说,在中外文学史上是很常见的。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此方面主题小说的创作,却有着自己不同的观念。他崇尚用道德、宗教等方式的感召,而达到心灵忏悔的作用。

    2014年01期 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女性主义视角下《达洛维夫人》中的克罗丽莎

    吴娜;

    英国女作家弗尼吉亚·伍尔夫是意识流派的先锋,而在《达洛维夫人》中她对女主人公克罗丽莎刻画的相当精到。本文将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分析克罗丽莎:首先通过她的婚姻分析她在其中的服从和抗争,其次通过她与萨利的关系分析她的欲望和斗争。本文旨在希望能够加深读者对克罗丽莎和小说主题的理解。

    2014年01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谈村上春树与莫言文学创作的相似和相异之处

    乔娜;

    每一个合格的作家都是独特的,多方面的。因此,作家和作家、作品和作品常常难以进行有意义的比较。但村上春树和莫言都是非常善于对本国社会进行审视与思考的作家。而且,这两位作家又基本是同时代的人,都属于广义的超现实主义派。因此,这两位作家显然也有明显的相似性与可比性。本文就莫言与村上在文学创作的主题和手法方面,进行相似与相异之处的对比分析。

    2014年0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金桂形象之我见——从夏金桂看《红楼梦》

    杨静;

    夏金桂是《红楼梦》悲剧中的一个畸形人物。本文从中国封建文化和封建秩序出发,分析了夏金桂悲剧形成的原因,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压抑以及促使了人的人格异化。并从夏金桂这一人物形象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妇女命运。

    2014年0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承继与推进

    吕丹;

    在西方唯美主义中,拯救现世人生是一个基本的诗学主题,而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则是一个现代性诗学的问题。其出现的时期是在前方满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即将开启的阶段,但是无论是对于浪漫主义还是唯美主义诗学,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都只是一种历史的经验性的诗学,虽然提出了问题,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分析。而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则是对诗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因此,为了能够了解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对于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的探索,文章将从在不同主义时期存在的具体情况与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中的存在意义出发,从而分析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对于现世人生拯救问题的承继与推进。

    2014年0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古斯克·布都利传记》为例浅析宫泽贤治的人生价值观

    陈纯纯;

    日本童话作家宫泽贤治在短暂的一生当中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作品,生前发表寥寥死后却声名斐然。本文以宫泽贤治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创作的童话故事《古斯克·布都利传记》为例分析宫泽贤治的人生价值观,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云端上的理想主义者,二是"他人本位"的自我牺牲者,本文将对这此进行具体分析。

    2014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析包法利夫人之死

    王佳琪;

    居斯塔夫·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中,描述了女主人公艾玛一生追求虚无的浪漫爱情生活,最后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的悲惨故事,本文通过对包法利夫人悲剧的思考,浅略分析包法利夫人自杀的原因,并通过对文章作品的分析,谈谈作者描写的包法利夫人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2014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红高粱家族》读后感

    陶沫;

    1986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的《红高粱》,以其天马行空的历史想象、畅快淋漓的生命激情,不但刺激了人们的阅读视觉、审美心理,还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历史视野,以致紧跟其创作的批评家不由得惊叹《红高粱》里面"浸透着的历史意识情绪、感觉和民族的生命意识"、"没有借助理性的诊释,没有附丽外在的光环没有‘拔高’毫无思想准备便卷入残酷民族战争的普通农民的觉悟水准",描绘了原始生命力的张扬。而随后发表的《狗道》、《奇死》、《高粱酒》、《高粱殡》,集成《红高粱家族》出版,更是仿如炸弹,成为后人所称许的"新历史小说的直接引发点之一",引起了从创作到研究的一片新潮。

    2014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厨房》的生死与救赎主题

    张婷;

    吉本芭娜娜是日本文坛上崛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位青年女作家。她的以《厨房》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在日本乃至世界都引起了轰动。其众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题便是死亡、重生与救赎。本文将从其处女作《厨房》出发,探究死亡、重生与救赎这一主题。

    2014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命册》和《城的灯》中“回不去”意蕴层分析

    杨海羽;

    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生命册》和《城的灯》结尾都是主人公在城市功成名就后回到老家却发现:家是回不去了。"回不去"一是说随着纵向时间的推移,家乡已物是人非,跟记忆中的摸样千差万别。二是说主人公在城市摸爬滚打中渐渐浑浊了心灵,心境杂陈,朴实无华的本真再也找不回了。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背叛了最初的自己,既然已经回不去,如何好好地走下去是作者留给读者思考的问题。

    2014年01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艺术百家

  • 中西服装文化对我国女装的影响

    路迎峰;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哲学理念等上有很大差距,造成了中西服装文化的差距,而正是这些差距给我们的服装设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现在我国的女装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而迅速发展中,我国的女装融合了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2014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探析雕塑创作的主观性

    孙志倩;

    研究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首先承认艺术的相通性,虽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精神产物,但要认识到它的客观性。就创作过程而言,根据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多样性特征,研究艺术创作者的思想是如何通过客体反映在作品的精神层面里,或许很少有人真正去关心和研究艺术创作者在其创作过程中的思想挣扎,从创作的主体性这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不同的艺术创作者,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受外界(如老师、模特、欣赏者等)的影响。研究大师罗丹创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自己实践和认识加以分析。

    2014年01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中西自画像创作差异看自画像中的小我表现

    王蓝苹;

    自画像也就是特殊的肖像画,画的是艺术家自己。自画像的兴起在中西方都是在商业经济发展以后,但有其不同的时代背景,开始重视个人的存在价值。中西自画像创作观念上的不同最为重要。国画中自画像的含蓄与西画中表现的直白形成鲜明对照。在背景的描绘中,国画更为注重背景的处理,而西画重点放在自画像中的主体人物。中国文人自画像的志趣以"无为"精神为导向,而西方艺术家则表现出个体自我。国画自画像中的线条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感觉,而西画却是以静止的状态体现艺术家心灵的宣泄。人本身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与个体强烈的表述欲,都使自画像中"小我世界"不断的发展完善。西画中表现"小我"的力度和影响力大大超越国画中对自画像的关注。

    2014年01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浅谈京剧青衣表演艺术

    王红娟;

    在京剧的各种表演艺术形式中,尤以青衣最为璀璨夺目,成为戏剧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青衣的艺术特色集中表现在唱腔委婉动人,表演细腻婉转,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在京剧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从青衣的艺术特色以及表演艺术家的辉煌成就的角度来进行论述和回顾。

    2014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视角下宫斗剧的价值观反思

    李维;杨瀚;

    宫斗剧属于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但因其植根于网络文学又使其与历史史实不符甚至相悖。随着大众文化娱乐化的趋向,宫斗剧便抛开作为电视剧的文化坚守,陷入"娱乐至死"的不能自拔的泥淖之中。大量后宫戏存在内容雷同、人物设置脸谱化,情节大同小异,以及更严重的对历史胡编乱造、价值观混乱扭曲的问题。不仅如此,而且宫斗剧在文化价值方面着重传达戏说历史的娱乐至上观、你死我活的丛林生存观以及性别歧视的扭曲文化观,其中所传达出的错误价值观念的老百姓普遍接受的审美现象,这是值得每一位电视剧工作者重视与反思的。

    2014年01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拟态环境”理论审视我国动画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沈浩;赵晨辉;

    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客观现实、拟态环境、主观现实。而此次强调的"拟态环境",是超现实的,仿真的,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影视、动画、广告等多种媒介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动画传播呈现出的是一种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在这种有选择性的加工所呈现的环境具有特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就产生了受众人群的不同,中国大受众群多定义在儿童(即:6-13岁儿童),这种拟态环境的营造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就传播学视角对中国动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希望对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2014年01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绘画创作中的三大要素——绘画中构图造型色彩的掌握和运用

    武晓;

    在一副好的绘画作品创作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绘画作品创作的效果,但基本上离不开这三个因素,那就是构图、造型和色彩。不管是在具象的绘画写生创作中还是以抽象的表现性绘画创作中或者是两者交融的创作过程当中,只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创作的形式都离不开构图、造型和色彩这三个最基本要素,研究画面表达思想情感也离不开这三个基本要素。然而以上这几种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画面中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在对于这些要素的实践中有着诸多的表现技法值得研究,这些技法对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2014年01期 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研究

    刘雪;

    书画艺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有着颇为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书画同源"也是我国历来就有的说法。中国绘画与书法是关联性极强、密不可分的艺术,书法作为一门抽象艺术,将其笔墨线条与内在精神与绘画相融合,以书入画、书画结合成为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一大发展方向,尤其自文人画兴起以来,书法艺术在传统绘画中的运用日益受到画家的青睐,书法对文人画的影响日益增强,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逐渐萌芽、发展、深化和拓展,两者的完美融合使得文人画逐渐由写实转变为写意。本文通过分析书法与文人画的关系以及我国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国书法艺术对文人画发展的影响。

    2014年01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把握沟通艺术,加速青年教师成长

    陈玲;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助学生理解教师的旨意并愿意根据教师的愿望行事,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教师与教师之间能够有效的沟通,有利于资源的共享,观念的碰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青年教师把握沟通艺术,可以加速提升职业素养,迅速成长。

    2014年01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建筑回归本土化设计观”的探索

    吴昊;

    "回归本土化设计观"其本质是唤醒大众对"本土文化"的意识,是让建筑回归当地文化精神的一种设计观念。其实对于这个观念在有些建筑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比如说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和王澍的宁波博物馆,本文就是通过对以上两馆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建筑回归本土的内涵。贝老的新馆是苏州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合,是从风格、装饰上回归本土化的建筑。王澍的宁波博物馆是从材料、意韵上体现本土化设计观念,瓦爿墙是其建筑一大特色,材料来自周边地区的旧砖瓦、陶片等,利用这一系列旧材料的意义在于他们有着对时间保存的价值,他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正符合博物馆"收集历史"的文化理念,从这个建筑上我们可以体会到记忆和延续的情怀。

    2014年01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美感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李晓姿;

    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的大小,首先决定于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是用音响来表现人们的内心细腻情感的艺术。音乐音响通过人耳刺激大脑,直接作用于听者的情绪,因而人耳对音乐音响的接受能力便是音乐欣赏者需要培养的。

    2014年01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族声乐的情感与形象特征

    杨晓秀;

    在民族声乐作品的表演过程中,必须善于把民族声乐作品中思想感情最生动而激励人心的音乐形象以及包含的情感传达给听众。进行民族声乐的演唱并不仅仅是将技巧准确无误的表现即可,而是应注重作品中声乐情感以及形象特征的传达。因此,本文对民族声乐的情感进行阐述,对民族声乐的形象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本行业相关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2014年01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平面设计中的插画艺术研究

    霍焱;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出现,尤其是作为组成平面设计主要元素之一的插画设计,不仅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而且作为平面设计的重要分支开始朝着独立的方向发展。本文以插画设计的概念分析为基础,深刻阐释了插画设计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提出了插画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几种应用途径。

    2014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民间年画的装饰性

    范玺艳;赵会娇;康素娟;

    年画以其独有的特色从古流传,用它固有的装饰性,一直装饰着我们的生活,是人民生活的体现。年画的装饰性表现在色彩、构图、图案等方面。在保护啊年画传承方面,要充分了解年画的装饰性,将其运用到现代的装饰上来,到达保护发展年画的目的,让其在现代人们的装饰生活中大放异彩。

    2014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如何调节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赛前紧张情绪

    解少康;

    目前国内对体育舞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舞蹈的专项能力训练方面,包括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而忽略了心理状态对于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体育舞蹈运动自传入我国发展飞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如今,国际国内赛事不断增多,选手们心理压力倍增,过度的紧张与焦虑显然是不利于运动员水平的发挥。本文通过正确的分析运动员在赛前的紧张情绪状态、行为表现,并适时的对紧张情绪做出有效地调节,使运动员在赛场上能正常甚至超水平的发挥出原有的技术技能和艺术表现力,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取得优异成绩。

    2014年01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书籍装帧中的文字版式设计

    李由;

    本文从文字的版式设计出发,以如何取得文字版式设计要素的和谐统一展开论述,通过分析版式设计的现状,研究文字造型的特性和不同文字字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文字版式空间的运用,并强调了创新思维对文字版式设计的重要意义。

    2014年01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析清代家具装饰纹样的形式美

    杨张萌;

    吉祥图案多配有一句浓缩成四个字的吉祥词,多种图案题材组合在一起,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具吉祥图案作为发展和延伸着的民俗精华的一部分,也必将与其所处的时代向适应,满足不同时代人们的鉴赏品味,以新颖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2014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浅谈演奏好二胡的诸多因素

    赵俊;

    现如今学习二胡的人越来越多,演奏的很好的也不胜枚举。但是,大多数人只是在追求演奏技巧上的提高,认为演奏技巧越高,二胡就会演奏的越好,其实不然。好的演奏技巧固然是演奏好二胡的一个因素,但要想真正的演奏出能够感动自己,感动观众的音乐,仅有好的演奏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演奏好二胡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本文着重从演奏风格、气息以及情感这三个方面来论述。

    2014年01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赏析南阳汉画像石中舞乐百戏的辉煌

    郭靖;

    汉画像石艺术图像中的描绘,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汉画中的舞乐百戏是融舞蹈、音乐、杂技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而且可以更深层地品味到我国舞台艺术的辉煌。

    2014年01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浅析中西音体系之异同

    梁靓;

    本文主要从中西方音级的划分,主音、音主、音阶的比较,之为调式与大小调,重宫与重调等方面对中西音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为我们对中西方音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中国音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4年01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唯美神秘——浅谈罗塞蒂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忧郁美

    李昕;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罗塞蒂的家庭及社会对他的熏陶和影响,以及其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从而对其绘画风格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揭示这位艺术家创作的本质和他笔下的那种唯美神秘的精神世界。

    2014年01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当前国产服装品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吴硕;薛颖;

    本文以我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出访着国产服装品牌为向导,通过大量有力的论证,说明了目前我国国产服装品牌所存在的一些机遇和挑战,也祝愿国产服装品牌能够在未来大展宏图,享誉世界。

    2014年01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嵇、阮音乐美学思想异同的原因分析

    贺林林;

    嵇康和阮籍同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音乐家,阮籍著有《乐论》一篇,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一篇,处在同时代的两人,音乐思想却大相径庭,阮籍是伦理学美学近儒的,嵇康确是纯艺术美学近道的,笔者尝试着从"社会历史原因";"生活经历、性格方面";"内在精神与灵魂的不同"三个方面来分析此种原因,力求对两人的音乐思想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2014年01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卢西安·弗洛伊德的艺术思想对我绘画的影响

    孙悦;

    卢西安·弗洛伊德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风格对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弗洛伊德作品的艺术思想的剖析,阐述了作者对当代油画创作中题材的选择和表达。弗洛伊德的艺术思想让作者认识到一幅优秀的作品应具有强烈而又真实的性格,应忠实地描绘人性、洞悉人性,需要从生活中从去寻找切实的精神体验和具有时代特色的创造性感悟。

    2014年01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室内设计中肌理元素的应用

    贾静静;

    肌理元素是丰富艺术造型语言的重要手段。室内设计中运用各种装饰材料,肌理依附于材料,所以,室内设计的最终效果是各种肌理元素的组织关系,若要追求最佳的空间氛围,要求设计者能很好的了解肌理构成的形式美语言,了解空间构成中肌理的应用范畴,并综合考虑空间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实用需求,同时结合新工艺技术,不断学习和研究肌理元素的应用,以期达到对室内设计效果的完美展现。

    2014年01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亲情题材电影在国产影片中的重要价值

    高莉莉;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产量和票房产出有了翻天覆地的增长,市场上每年上映的影片层出不穷,但是参差不齐的艺术质量却不得不引人担忧。商业大片的出现,高成本、大明星的局面逐渐增多,一时间横扫了国产电影市场。然而,在高票房的背后,却往往输了口碑。在这近乎虚无的繁荣之下,一部分小制作的亲情题材的影片,靠着自身的艺术魅力悄无声息地打动了无数个观众的内心,也赢得了该有的荣誉。这对于未来国内其他题材的影片不得不称为一个提醒。

    2014年01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李苏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的运用于现代教育中,如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已成为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势,并就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美术教学中进行了探讨。

    2014年01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神探狄仁杰》的悬念叙事策略

    徐立人;

    《神探狄仁杰》系列风靡一时,其成功之处关键在于高超的悬念叙事艺术。创作者主要通过选择独特的叙事视点、倒错时间顺序、巧妙设计故事情节、夸大或隐蔽关键细节这四种策略来构筑悬念叙事的大厦。

    2014年01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满艳波;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语言,它所表达的是一种人类内心对设计理解的某些极为复杂的感受。色彩在室内设计中被称作是室内设计的"灵魂",它是室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理性地运用色彩的感性倾向,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创造出和谐舒适的完美情境。

    2014年01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格式塔心理学浅析米芾《蜀素帖》

    张婕;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细致的分析了艺术与视知觉的密切关系,格式塔心理在艺术创作与接受的各个环节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该文试图以格式塔心理学分析米芾代表作《蜀素帖》的特点。

    2014年01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音乐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

    赵桓;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压力过大造成自杀的事件越来越多,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的不幸、身患疾病、恋爱受挫、个人的性格特征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今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的难题,音乐作为一门普及课程,对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树立信心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随着我暑假对于大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接触过音乐艺术教育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会比普通大学生更好一些,处理问题也更成熟稳重。就此问题,我做了音乐对与改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2014年01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析中国“小清新”文艺电影的语句艺术

    徐瑞;

    随着《失恋33天》等"小清新"文艺电影的大获成功,低成本,主打唯美风格,追求抒发小众情感的"小清新"电影成为当下年轻一代追捧的对象。小清新电影基于语言背后的内涵底蕴,以多角度多层级的外延阐释,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表达物质外壳,并秉承或淡雅静谧、或自然朴实、或朦胧含蓄的风格色彩。

    2014年01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同异性研究

    朱泽明;

    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无论是从表现形式还是传播媒介来看,都具有相当大的差别。但是,两者同样有密切的联系,他们都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同时也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准确地把握音乐与影视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促进二者共同发展的关键。

    2014年01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不同艺术存在形式的四个维度比较音乐艺术和摄影艺术

    张帅;

    本文立足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通过寻找到的合理中介——四个维度的角度入手来比较音乐艺术和摄影艺术这两种视听觉艺术的共通性,探寻在给欣赏者带来联觉体验的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

    2014年01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忠恕界画的精确与严谨

    郑雪霞;

    《宋史·郭忠恕传》记载郭忠恕"尤善画,所图屋室重复之状,颇极精妙。"郭忠恕以善画"屋室"被载入宋史,其界画造诣可想而知。根据"所图屋室重复之状"可知郭忠恕界画艰巨复杂,这比起以往"屋室"作为山水画中的点缀来看,已有了本质的不同,界画从点缀或是从属的地位一跃成了绘画的主题。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中,占画面三分之二面积的是层叠盘曲的楼阁,背景的山峰、左侧的水、树木都是楼阁的陪衬,这说明一方面界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得到充分的尊重;另一方面界画的表现技巧已经很成熟,能很巧妙的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2014年01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简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层次

    畅志华;

    音乐的内在情感是音乐作品的精华以及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所要抒发的情感主要通过演奏时舒缓与紧张的节奏氛围表现出来,音乐作品的情感层次包括人类共性的音乐情感以及个人的音乐情感等几个方面。

    2014年01期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

    李宗虎;李冰;

    京剧在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被尊称为"国粹"。它从表演、写意、虚实等不同的方面,以超脱舞台局限,使京剧达到了至真至善的境地。如今,京剧逐渐走向下坡路,失去了昔日耀眼的光环,所以京剧要不断的弘扬,要不断的创新,促进其生命力的不断增长。所以追回京剧昔日的光环,让京剧渐渐地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使京剧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不断地努力。这是我们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2014年01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浅谈群众合唱在当今社会的作用

    许立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空前繁荣,群众合唱以一种愉悦身心传承文明的形式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成为了涉及广泛影响深远的文化艺术。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群众合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以群众合唱表演形式为切入点,意在突出群众合唱在弘扬民族精神、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重视群众合唱存在的重要性。

    2014年01期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析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风格

    王亚婷;

    巴洛克时期是指1600至1750年,被誉为音乐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畸形的珍珠"。这个时期在音乐领域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声乐作品,使得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至今仍是深受广大国际声乐爱好者的喜悦。

    2014年01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析舞蹈形体训练对女性培养的重要作用

    梁晶晶;

    舞蹈的形体训练是一种美感的体现,很多教授舞蹈的学校都有关于舞蹈形体训练这方面的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针对女性的心里以及生理特点设计的,采用形体训练这种方式在女性高雅素质以及心里特点等方面都能够提升,本文主要分析舞蹈形体训练对女性培养这方面的作用,供读者参考。

    2014年01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得意忘象——析唐世和《墨荷系列》之笔墨神采

    张雪;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和评析美术理论工作者唐世和先生的中国画创作,探讨中国花鸟画创作的表现技法,展示美术理论工作者的艺术实践活动。文章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唐世和先生的个人简历、工作经历、创作背景以及本文的创作背景。第一部分"墨形亦荷形"论证唐世和先生《墨荷系列》作品的国画用笔技巧,探讨笔墨关系。第二部分"赋彩荷花——诗意之笔,点睛之笔。"凭借唐先生作品的用色技巧。第四部分"得意而忘象,得意于古韵"阐释的是唐先生整个《墨荷系列》作品所反应出的气韵和意境。

    2014年01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京剧表演中的“传神”

    左阿雷;宋晓华;

    近年来,京剧的表演过于追求形式而丢掉了其"传神"的本质。所以本文试从什么是传神,"传神"的重要性,"传神"的内涵等几个方面,来进一步研究"传神"在京剧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2014年01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清末民初报刊戏曲图画的剧本叙事研究

    张诗崎;

    报刊戏曲图画作为清末民初时期戏曲传播的新兴样式,其内容与特性受到报刊与图画的双重制约。本文通过对报刊戏曲图画不同呈现方式的分析,阐释其剧本叙事特点,发掘报刊戏曲图画对于完善清末民初剧本缺失的参考价值。

    2014年01期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析平面构成设计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何杰;

    "构成基础"是设计类专业的基本入门课程。通过学习和训练创造某些特殊的形象,用最简洁的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来描绘复杂的事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特殊联系。室内设计作为当今的一个热门专业,其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元素点线面是如何在里面运用并体现呢。

    2014年01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南京白局现状分析及保护传承对策刍议

    谈思嘉;

    南京白局,作为南京地区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唯一现存的本土说唱艺术,流传已近七百年之久。然而时至今日,南京白局创生之初的辉煌局面已不复存在,老艺人相继作古、传承人断层、缺乏大众关注迫使南京白局濒临失传。本文拟从外部环境和内在缺陷两个角度探析南京白局现状形成的缘由,进而从政府、传承人和社会大众三个层面提出行之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南京白局的策略。

    2014年01期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语言翻译

  • 从意象图式理论分析凯特·肖邦的小说《一小时的故事》

    戴红燕;

    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对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进行研究,意象图式理论能对语言文字给以直观的解释,而且认知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它广泛地运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对这一理论新的运用,进而对凯特·肖邦的文学作品进行一种新的研究视角的尝试。

    2014年01期 11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泰国学生二语习得中的语序偏误分析

    贾敏;

    汉语和泰语虽然同属汉藏语系,但仍然有着诸多差异。泰国留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许多偏误。在语法习得部分,泰国学生容易出现语序上的偏误。在研究这一类型的偏误的过程中,语序类型说和偏误分析理论为偏误分析提供理论支撑,而学生的口语和作业中的实际偏误,则为此项研究提供典型的案例。

    2014年01期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Day day up的成因——跨语言中的句法启动现象

    郭洁秀;梦祥银;

    心理语言学探讨的一个重要的中心问题是,双语者是否使用相同的表征,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语言的交互式观点;另一种是模块化观点。前者认为双语者两种句法是共享同一表征的,后者认为双语者的每一种语言的表征和机制是严格分离的。本文通过就"Day day up"的成因,来试图剖析激活词汇水平或激活句法信息的词汇条目紧密相连,不同熟练程度的双语者通过词汇方面的相关节点解惑表征为词法的次范畴化框架不同。得出在汉语——英语的跨语言之间,低熟练者是词汇驱动的直接连接,是双语过程的交互式观点的假说。

    2014年01期 12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看电影片名的有意“误译”

    罗家卫;郎云聪;

    不同的文体类别的翻译要求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而由于电影的商业广告特性,电影片名的翻译往往会实施归化式的翻译策略,译者在尊重影片的基础上进行有意的"误译"。本文重在结合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来分析电影片名的有意"误译",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题想体现。

    2014年01期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汉字教学困难的原因分析

    沈佳懿;

    随着汉语热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喜欢并学习汉语,但汉字成为很多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汉字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不同方面深入分析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汉字教学困难的原因,以期帮助汉语教师正确认识教学中的问题,并改善汉字教学的方法,使留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会汉字。

    2014年01期 12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问题分析

    吕婷;

    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是高校中文系的重点课程之一。我国汉语言文学知识庞大、系统繁杂,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进行灌输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教师、学生、课堂内容、教材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为改善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成果提供了借鉴。

    2014年01期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从日语特点看日本教育问题

    张顺新;

    众所周知日语是日本的国语,并且作为唯一的通用语言,在各个国家都有使用日语的人群,当然也有很多人涌入日本社会,这些人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日语的学习并非那么容易。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的了这样的问题,日语教育又应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也就是该如何更好的推广日语,文章在对日语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日本教育机构该如何更好的解决日语学习困难的建议。

    2014年01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研究

    汪荣顺;

    英文新闻标题的拟定带有典型的英语特点,例如措辞和结构等方面,都与汉语新闻有所不同。而对英语新闻标题进行翻译中,也存在很多技巧,从语言出发需要对原标题进行深入理解,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进行翻译;从交际性出发,需要以译入语为主来进行翻译;从美学出发需要坚持翻译中的文化思辨,从而增强翻译的感染力。

    2014年01期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时代背景下教师教学口语语言创新

    黄伟廷;

    微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加强教学口头语言创新,文章从加强教学口语语言创新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创新的八个方面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2014年01期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文化视角的英语电影翻译研究

    孔悦;

    文化因素在英语电影翻译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直接关系到是否可以传递出电影中的文化意象,也决定了观众是否可以对此进行更为准确的理解。对此,可以从如何在电影片名翻译中融入文化视角和语言文化特点,以及在电影翻译中融入文化意象等方面进行探讨。

    2014年01期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法治思维与检察语

    孙雪强;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要在法治思维的指引下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检察语言研究以侦查、审讯、公诉等关键实践环节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动态中的检察语言应当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侦查语言,审讯语言,公诉语言。

    2014年01期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信用证英语词汇翻译

    刘倩;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作为国际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外贸英语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就是支付过程中的信用问题。信用证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具有法律英语的语言特色。信用证以其独特的特点成为了国际贸易中最流行的支付方式。于是,信用证英语翻译也就变得至关重要,若翻译恰当,则促进贸易,反之可能导致贸易纠纷。信用证英语词汇翻译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并确保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原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正好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的内涵相一致。因此,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信用证英语词汇的翻译有恰当的指导作用。

    2014年01期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语用学的语境分析语段《胜负攸关》

    谭潞;

    本文以语段胜负攸关为对象,分别从指示词语,会话含义的各项原则和言语行为三个方面来分析语段的语境,以此来研究言语表达的恰当性和理解的准确性,从而对我们的语言表达起到示范作用。

    2014年01期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旅游英语的翻译难点及解决方法研究

    孙丽双;

    旅游英语翻译是我国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形式,对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和地位,以及传递中国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旅游英语翻译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翻译中的文化错位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汉语和英语的语言体系和中西方的审美等都存在巨大差异。对此,可以使用音译、意译以及模糊语翻译等多种方式来更好的进行旅游英语的翻译。

    2014年01期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英汉颜色习语的概念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李敦之;于静;

    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概念隐喻是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是用一个范畴的概念去解释另一个范畴的概念。颜色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当我们用颜色的基本范畴去表达其他认知域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本文通过对英汉颜色习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为该领域的语言学研究提供新思路以及提升其理论高度。

    2014年01期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化妆品说明书的汉译

    赵蕾;

    本文以英文化妆品说明书为研究对象,从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角度出发,对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的汉译进行讨论,证明目的论适合化妆品说明书的汉译,并且能够提高英文化妆品说明书汉译的质量。

    2014年01期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目的论看庞德的汉诗英译

    刘丽娜;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发起人,美国诗歌改革的巨匠。他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还是著名的翻译家和批评家。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者,他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庞德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特别的情感,他将自己对这些诗歌的理解融入到诗歌翻译中,从而达到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目的。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以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研究庞德的翻译目的及他翻译诗歌的方法。

    2014年01期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关联理论观照下的英语幽默语翻译

    郑光莲;

    关联理论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对幽默语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幽默的制笑原理,并探讨了英语幽默语的翻译,认为在翻译英语幽默语时要注重语境效果,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着重传递原文的幽默感,即在保证翻译效度的前提下再提高译文的信度。

    2014年01期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以莫言《丰乳肥臀》英译为例

    洪文娟;

    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英译者葛浩文功不可没。《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之前对其研究并不多。本文以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归化与异化翻译为基础,分析葛浩文英译《丰乳肥臀》本中归化与异化的应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启示。

    2014年01期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英语状语从句用法及其范例的分析

    朱芬芬;

    在英语从句应用环节中,针对状语从句的研究是重中之重,该模块是英语语句的重要表现形式,具体分为时间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等,这些从句是主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英语状语从句状况的掌握,实现其从句用法及其范例的分析,这是该文中笔者所要探讨的问题。

    2014年01期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南辉县方言的单字音声调格局

    崔俊杰;

    本文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考察辉县方言的声调演化规律,总结其单字音声调格局。结果发现:辉县方言仍保留了平上去入四大声调类型,其中平分阴阳、清上和次浊上仍归上、全浊上归去、去声和入声不变调。不过去声调较之前变化显著,究其原因,猜想源于普通话的推广对方言的影响。

    2014年01期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接受美学视角下译者的主体创造性

    陈丽娟;

    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译者的主体创造性。从接受美学的视野而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尽量避免受到自己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判断失误或随意发挥,而应设法身临其境、融入文本,在肯定自我的同时打破自我的禁锢,走出自我,融入受众。

    2014年01期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口译中数字转换的技巧

    贾颜旭;

    有专家曾对口译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5%的译员认为口译工作的一部分压力来自于数字的翻译。这主要由译员对于数字的处理模式和对其他信息的处理模式不同造成的。在口译中,数字之间的转换是有一定常用技巧的。本论文在口译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常用的数字转换技巧。

    2014年01期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伊豆の踊子」之三译本比较——以“信达雅”为中心

    赵秀丽;

    "信达雅"作为中国传统翻译准则,在中国翻译史上极具影响力。但是,现在很多翻译学家为追求文章的"达"、"雅"而渐渐地抛弃了"信",致使译文脱离了它原来的意思,这样译文读者亦会误解原文本意。本文通过对叶渭渠、高慧勤和林少华的《伊豆的舞女》三个译本进行分析对比,来进一步探讨翻译中遇到的"信达雅"问题。

    2014年01期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二语习得中显性和隐性知识与英语口语学习

    韩峰;

    显性和隐性知识之间高度对应,同时也是二语习得领域关注的焦点,下面本文将详细探讨显性与隐性知识两者之间的认知特征与关系,并提出了对英语口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2014年01期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突厥一词词源研究

    古艾尔尼沙·买沙地克;

    几十年前,当听到türk(突厥)一词时,大部分人都会想起现在的土耳其、他们的语言、甚至是他们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土耳其文化。也许只有一部分对历史地理人文感兴趣的人才知道,现实是türk一词不仅仅是指生活在现在的土耳其境内的具有不同起源,不同文化的人们,而且是指生活在中亚的大部分人们以及他们的起源的上级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突厥学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渐渐的对Türk一词的词源以及其蕴含的文化背景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对türk的词源也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力图在前人对türk进行的词源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其在各历史时期的词意进行整理。

    2014年01期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新入职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弊病及策略

    贾珍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老师就是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纽带。那老师用什么方法去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呢?早在1912年,美国就有学者发现,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占去了普通学日的80%的时间,课上问答交互活动约占课时的50%左右。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课堂提问的策略。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式教学模式下,提问仍然是教师串联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途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通过简短、优质的提问,牢牢的栓出学生的注意力,让整堂课程变得高效而有趣。对于新入职的老师目前提问的现状,及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问,引起我的思考。

    2014年01期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英译汉中的名转动现象研究——以杨必《名利场》译本为例

    严洁;

    在英译汉中,常常将名词转译为动词,从而加深了汉语的动态色彩。该文通过具体例证分析了杨必译作《名利场》中大量名转动现象,并探讨了该译作是如何将英语中的名词根据具体情况转译成汉语动词,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2014年01期 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现场口译技巧探索

    李珊;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中国一直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神秘国度。然而,由于中西方语言与文化上存在的差异,要导译员通过口头的表达,将中国的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真真切切地介绍给现场的外国游客,以弘扬中国的文化、展现中国的风采,激发游客们的兴致以及回国宣传的动机,这就使得导译员在这种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我国旅游业乃至经济的发展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也使得提高导译员的口译水平显得至关重要。

    2014年01期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红楼梦》中的詈骂语及其文化透视

    杨帆;

    作为一部可称为"时代画卷"的伟大文学作品,《红楼梦》虽是一部小说,却在字里行间记下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展现了明末清初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詈骂语的梳理与概括,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分析,进而一定程度揭示这部作品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尊卑观念、审美价值取向、身份观与面子观等文化内涵。

    2014年01期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圣经》和合本和冯象中文译本对比

    朱晓倩;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关于《圣经》的研究层出不穷,同时《圣经》的各个中文译本也各有千秋。本文主要探讨《圣经》和合本和冯象的中文译本的差异,并加以对比。

    2014年01期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初探越南“CHU QUOC NGU”(国语字)的形成和发展

    阮春广;

    越南国语字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是越南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热点,同时也受到世界上不少语言学家的关注。它产生的准确时间现已无法确定,但很多学者认为,越南国语字的产生是在17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初,其缘由与天主教有着密切关系。17世纪初,当西方传教士来到越南传教时,首先遇到的是语言障碍,为了顺利发展传教事业,他们创造一种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记录越南当时的语言,这就是"国语字"的产生。由于越南国语字仍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本文主要探讨它在17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历程。

    2014年01期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解析在导游口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运用——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为例

    鲁春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西方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末,会展旅游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步受到旅游业界的重视,例如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相继举办各种会展。也成功吸引了大批国外游人,加强了中西方跨文化的交际。本文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为例,研究在旅游口译中翻译策略的运用。

    2014年01期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翻译的“不等而等”,“不忠而忠”

    李思元;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然而,在翻译实践中,译文与原文之间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忠"或"不等",而这种对原文的"不等"是为了更有效更好的与原文等值,其对原文的"不忠"是为了更有效更好的忠实于原文。

    2014年01期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中西方姓名和称呼的差异及其渊源

    李明娟;

    本文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正确地称呼英美人,及当前常用的称呼,和对特殊身份人士的称呼等,还探讨这种差异形成的渊源,即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则不同,才造成中西方姓名和称呼的不同。

    2014年01期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文化适应性对中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李梅红;

    鉴于片名翻译的文化媒介作用,我们把研究的着重点放在文化对电影片名英译的指导作用上,通过文化指导消除文化误读并实现电影片名的商业价值。第一,注重电影艺术的学习,了解电影作品的生产过程,特别是与电影翻译密切相关的各个环节。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要做好电影翻译当然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第二,注重理论研究。电影翻译可以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比如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谈影视翻译。

    2014年01期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近十五年来名称语言研究综述

    孙冰;

    名称作为事物的第一顺位代表,对于该事物而言总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一种如此特殊的存在,对于整个语言学的研究是有充足的研究空间与意义的。目前已有较多的学者和文献对名称做了各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对近十五年来名称语言研究简单述评。

    2014年01期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卡特福德翻译理论辨误

    郭立超;李建华;

    卡特福德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引入中国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但在国内却颇受冷遇和质疑。本文针对一些文章对卡氏理论的质疑,提出了笔者的看法,反驳了对卡氏理论语义等值、词汇等值、语言共性三方面的质疑。

    2014年01期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功能理论视角下的《六人行》字幕翻译

    曹艳秋;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强发展,影视作品无疑也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相互了解的桥梁,所以对字幕翻译的好坏也有了一些评判标准。但是对于影视字幕来说暂且还没有固定的翻译体系,本文试图以"功能理论"为视角,对《六人行》的字幕进行分析。

    2014年01期 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法语条件式用法探析

    闫雅婕;

    法语是一种很优美的语言,是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二外语,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法语时经常会出于对英语的惯性思维来理解法语中的一些句型和语法知识。其中法语的条件式用法就经常会和英语中的虚拟语气用法相混淆,法语的条件式用法非常灵活,按照时态划分,可分为条件现在和条件过去时,这是法语语态中的重点,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本文主要分析法语条件式过去时和现在时的构成和用法,从而具体谈论法语条件式的时态作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法语条件式的复杂结构,并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整理。

    2014年01期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传媒传播

  • 新媒体传播失范应对策略之研究

    张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媒体的全面发展和普及,在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信息作用的同时带来的传播失范现象也令人触目惊心。如何更好的规范与发展新媒体传播,使之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形成健康文明生活的新空间,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着重从传播者、受众、传播媒介以及法律法规四个方面针对网络失范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

    2014年01期 160+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英语网络广告世界中的媒介融合(英文)

    伍澄;李姝琳;

    This article rooted in the vigorous media convergence movement in the 21st century,it focuses on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network in enhancing the benefici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it aims to outline and underline the multi-facete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web advertising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among some representative trends.

    2014年01期 164+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新浪微博对我国体育发展的探析

    毛林杰;毛锋;

    新浪微博作为当今"新媒体"最典型的代表媒体,在中国已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拟通过对其的定义、分类、作用等来浅析我国新浪体育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014年01期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电视主持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直播节目的能力

    刘辛雨;

    电视主持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直播节目的能力是电视直播时代电视主播必备的能力之一,为此,我国应该进一步提高电视主持人应对突发事件的直播能力,为观众提供更多准确的信息,不断满足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笔者在我国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发展分析的基础上,对电视主持人提高我国新闻播报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电视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加以简述,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2014年01期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战略转型浅析

    张堃;

    今天,各种各样的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愈发的激烈,许多媒体已经开始进行全媒体转型战略。报纸作为中国的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传媒行业格局也开始出现巨大的变化。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受众需求的多元化,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恐怕很难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甚至走向衰亡,被新媒体取代。所以对于传统报业媒体来说,战略转型势在必行。

    2014年01期 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探析叙事理论下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技巧

    吕海坡;

    以真实性标榜的纪录片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状态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呈现出一些叙事结构上的变化。叙事对象的个体化同叙事的情节化,让电视纪录片变得好看,而电视纪录片中大量细节手法的运用则使得电视纪录片变得丰满起来,不可否认悬念在电视纪录片的运用确实使得电视纪录片故事性越来越强。

    2014年01期 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试论基于高校的组织内传播之效果及其有效发挥

    郑园;

    高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当今时代的信息传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作为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的形态和媒介形式——高校组织内传播,是组织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组织内传播之传播效果的有效发挥与高校组织各种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高校组织内传播应从高校组织内传播的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即传播内容)、媒介和反馈五个方面着力,有效发挥高校组织内传播之效果,继而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这一文化组织的成长和发展。

    2014年01期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型媒体与国际关系

    王悦;

    21世纪以来媒体数量的增加,性质的升级,功能的多样化以及其宽泛的普及率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全球人民的生活方式。它也使公民参政议政变得可能。在21世纪头20年这个国际社会转型时期,各国公民们应该利用高科技成果和整体环境红利,来提升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存在性。本文旨在过新型媒体迅速发展以及民众影响事态发展能力不断扩展这一事实,给当代外交形势提供一些建议和可能性。

    2014年01期 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众传播视角下的电视求职类节目分析

    王金辉;

    求职类节目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电视节目,从2010年播出以来,很快便在电视荧屏上获得颇高的收视率,其中尤以天津电视台的《非你莫属》和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颇受追捧。求职类节目的出现与我们的现实生活需要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紧紧围绕工作这个主命题,辅以求职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为话题来满足受众的需要和老板择人的评判。这种实用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方式更容易被挑剔的受众所接受,所以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4年01期 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出版专业硕士就业方向设想

    吴林娜;

    随着中国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为弥补出版业各领域人才空缺,中国14所高校于2011年首次招收出版专业硕士。笔者认为为适应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出版专业硕士就业方向可分为四大类型: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出版经纪人,高级专业编辑和出版集团管理者。

    2014年01期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品牌建设的对策研究

    王海彬;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的自由度与开放度越发突显,为企业品牌的安全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它就像一柄双刃剑,在为品牌宣传带来新的助力的同时,也放大了品牌的负面因素,加剧了危机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新媒体这样特定的环境下企业的品牌建设问题无疑是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的。

    2014年01期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在新闻语篇中的应用——以时代周刊对华的报道为例

    宋镠洋;

    美国新修辞学的代表人物伯克有一句名言:"哪里有劝说,哪里就有修辞;哪里有意义,哪里就有劝说",伯克的研究成果是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扩展。同一理论是伯克修辞学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对伯克的同一理论进行分析与评介,并尝试将该理论用于分析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上的对华报道,以期得出报道者是如何将自己的对华态度与读者达到同一的。

    2014年01期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史哲学

  • 唐朝儒学传入朝鲜半岛的途径

    闫卫锋;王曰美;

    唐朝时期是中朝文化交流的大发展时期,朝鲜向唐朝派遣留学生、遣唐使等入唐学习,他们是儒学传入朝鲜半岛的主要媒介以及主要力量。

    2014年01期 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奥康纳生态危机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李媛;

    人的生产行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共同理论旨趣,同样,在奥康纳看来,资本主义与自然存在着众多问题,特别是在生产制度上表现反自然与反生态的现象极其明显,面对当前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让处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不得不找出自身在生产方式上存在的不足以克服生态危机的可能,走出一条科学的社会主义道路。

    2014年01期 18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谈如何加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史苗苗;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因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而在整个传统文化的庞大体系中熠熠生辉。同时,它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等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2014年01期 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根祖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类同性比较

    周瑞;

    借鉴和利用我国古代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比较"根祖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类同性,发掘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对如何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

    2014年01期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关于认知老化原因的研究综述

    蒋丹;廖平平;

    认知老化指成年之后个体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衰退。本文主要介绍了认知老化的几种原因,主要包括加工资源理论和执行功能理论两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014年01期 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拇指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

    陈妍;

    伴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和短信功能的不断完善,"拇指文化"(亦称"短信文化")——这一新型的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现象应运而生。手机短信成为人们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重要手段。自然,其对于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和生活的影响与冲击也是不言而喻的。

    2014年01期 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商谈伦理”视阈下研究生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贾樱;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以可普遍化原则和话语伦理学原则为核心内容,希望通过主体间性的商谈与沟通建立一个理想的话语情境,对构建研究生新型师生关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014年01期 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校文化传承进行艺术拓展的路径及绩效评价——以张家口高校学生参与艺术活动为例

    乔春霞;殷婕;张翠芳;梁俊仙;陈新亮;魏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化交流的增多,我国的文化需要走出去与世界文化开展有效交流,而高校首当其冲就成为了承担这一使命的传播者。如何进行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积极探索实现传承和创新的有效途径,需要高校认真地思考和确立新的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评价机制,调动一切可利用因素,守住文化传承创新的价值灵魂,推动高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4年01期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徽派建筑形式里的人文精神

    李亚男;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研究建筑应不止于研究其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研究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徽派建筑作为徽州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缩影,其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现实价值,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关注。

    2014年01期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人本主义”模式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刘丽萍;

    随着人才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基于"人本主义"模式下的高职校园也正以全新的一股教育理念呈现于人们面前。由此,社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目标都将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如何去建设高职的校园文化呢?本文就围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2014年01期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嘉庚精神在当代的重要性及传承性

    林诗萍;

    他生于风雨飘摇的年代,经历新旧时代的变革,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奋力挽救民族危亡。他开拓实业诚信果毅,将生死置之度外,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即使远在他乡仍心念祖国。他是先导,先觉更是一位先知,他是被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

    2014年01期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当代女性的现实价值

    龚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的地位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女性的幸福观也有了一些变化。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对女性的现实价值,以便在新时期帮助她们形成积极、正确的幸福观。

    2014年01期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陈伟;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之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条件及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2014年01期 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蒋洁芳;

    马克思主义的建立距今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由最初的个人理论发展成解放全人类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更是由最初的几个人传播到指导中国的革命,最终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取得的重大成绩经验与不足,对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的政治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的步伐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14年01期 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康德先验认识论之大意

    李想;

    康德哲学目标是将经验论和唯理论调和,解决普遍的必然性的真理性的认识到底从何而来的问题。康德认为,科学知识应该同时具有经验和先天这两方面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先天的经验对象。康德将传统认识论颠倒,发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把对象和知识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让对象符合知识,即符合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结果是问题得到了完满的解决。

    2014年01期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李大钊的“青春哲学”

    李幸洋;

    "青春哲学"思想是李大钊前期的主要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西方进化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寻求中国发展的道路而做出的伟大尝试,为其后期走向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2014年01期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清代胥吏制度发展的新特点

    张松剑;

    作为封建官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胥吏集团在整个封建政治制度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一些资料及前人的观点,从三个方面,即清政府极力压低胥吏人身地位;胥吏制的弊端愈发突出;清政府制定措施规避胥吏危害来具体分析清代胥吏制度的一些形态,希望通过分析旧制度的缺陷与不足来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2014年01期 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议中国人崇龙的文化心理

    李思语;

    龙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形象,中国人对其崇拜由来已久。对于中国人崇龙的心理动机,笔者认为,与龙形象的起源和职能演变及中国特殊的农业社会形态息息相关。在此笔者试从龙的起源和龙历来所担负的职能两大方面探讨中国人崇龙的文化心理。

    2014年01期 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探析传统元素到时尚符号的转变

    张珍;

    传统元素是各民族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如何认识传统元素到时尚符号的转变,使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尚的特色。

    2014年01期 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刘光乐;贾冰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2014年01期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当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源

    钟莕玲;

    当代中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同传统教育的偏执、人与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的问题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有效缓解和解决中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可以从发挥心理健康咨询的作用、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必修课、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着手解决。

    2014年01期 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简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王艳楠;

    文章首先简单的概括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阐明资本家在以剥削绝对剩余价值的基础上,由于延长工作日强度受到限制,于是进而采用改革生产方法和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办法,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借此减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增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促使剩余价值的数量更加增多。因此,改进生产方法和提高劳动生产力,成为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剥削的手段。并指出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指出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意义,为以后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2014年01期 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周易》中“君子”理想人格的品格塑造

    纪蔷;张亭;

    人格,即是人的品格,智慧,道德以及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于其他人而存在的个体。《周易》中的最高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本文浅析了《周易》中"君子"理想人格的品格塑造。

    2014年01期 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阆中张飞的符号消费研究

    姚茜;

    本文是将张飞置于现代消费社会之中,从符号消费的视角考察张飞这一历史名人如何被建构成一个消费符号,"张飞"这个符号又是如何进入到消费系统之中和如何被消费的,以及在符号建构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力量相互作用。通过对张飞符号建构和消费的分析,进一步讨论张飞作为符号在消费过程中与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2014年01期 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是什么让“辛普森”逃过一劫——关于《历史深处的忧虑》一书的读后思考

    朱枫;

    对于被称为世纪大审判的"辛普森杀妻案",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所耳闻,林达夫妇以一个初移居美国的草根阶层的视角,完完整整地向大家介绍了案件的审判经过。在整个案件的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正义的地方在于,辛普森的杀妻证据如此之多,最终确因种种原因(主要是由于证据取得的非法性,引用"非法证据排除"原则以及证人个人品格存疑导致证言不可信这两点),所有的证据都被排除案件审理过程之外,未能成为判决辛普森有罪的有利证据,这样的规定导致有些看似铁证如山的证据都未有呈现到陪审团眼前的机会。对于这样的制度,有极少部分人极其赞赏其合理、公正,也有抱怨不公,不能伸张正义,达到法律原有的功能的。

    2014年01期 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修中庸之道,造和谐之世

    付筠;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各国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眼球,每个国家都应该拥有自己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庸,本次论文旨在分析中庸。中庸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慎独中和、相时而动、明辨是非、有恒才成、读书识礼知书达礼、以孝为本、以诚为本等。它涵盖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人生观、道德观和哲学观,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2014年01期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公共管理伦理中的公忠思想

    田雅楠;

    在中国封建社会伦理纲常中,公忠被看作"为国之本","天下大公之道",是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究其原因,盖由公忠之德的兴废,直接关涉着社稷安危,天下兴亡。本文着重从公共责任与公共管理伦理建设两方面来探讨公忠思想在现代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014年01期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在福柯的知识-权力模型中审视现代技术与文化的反抗性

    伍澄;孙偲;

    今天,令人生畏的技术力量填补了由于专制王权退出、人民主权勃兴而留下的权力空白,通过福柯描绘的知识-权力模型,我们得以窥见技术与知识的共谋是如何成为建构体制的工具和权力生产的工具,将现代人不断纳入权力的游戏规则之中。但是,福柯同样让我们看到,在这种无所不在的共谋之中,存在着反抗的必然与希望。

    2014年01期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启示

    钱晓玉;

    逍遥游思想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内容,逍遥游追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三无"境界,主张从"有待"进入"无待",和人的自身内在价值的充分实现。逍遥游思想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无论对当时还是现在的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树立一种积极的理想人格。

    2014年01期 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渭故居系青藤书屋存疑

    吴雨声;

    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徐渭故居系青藤书屋",笔者依据《畸谱》及徐渭的相关诗文梳理其一生在绍兴的居住地以及对《青藤书屋八景图》的考证中,发现"徐渭故居系青藤书屋"这一说法存在疑点,有待商榷。

    2014年01期 214-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东乡族妇女观下的妇女地位研究

    马寿萍;

    东乡族妇女观,是东乡族传统妇女观、伊斯兰教妇女观及中国传统妇女观相结合的成果,主体上坚持伊斯兰教妇女观中的男女平等、和谐的观念,但是在实际的东乡族生活中,男尊女卑的观念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现实是很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分析造成东乡族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希望能够对通过本文的分析,能让更多的人关注东乡族妇女的生存状态,给与一定的帮助。

    2014年01期 216-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知网(CNKI)所见鲜卑族族源研究综述

    李昆;李建凤;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部族,在中华民族交融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鲜卑族的起源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民族融合的复杂性,追朔鲜卑族的起源显得较为困难,学术界对于鲜卑族的起源从各个角度揭露,但仍然众说纷纭,此作简要述评。

    2014年01期 218+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探究

    韩遇林;

    本文通过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特色这一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脉络进行研究探索,为其他专家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历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2014年01期 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钱与爱情的博弈——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探析

    张柠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持续变革、国际文化交流融合的21世纪,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对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探析,探求90后大学生对金钱与爱情的选择。大学阶段是恋爱的黄金时期,社会、高校和家长都有责任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婚恋观。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帮助90后大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使90后大学生能够理智的对待金钱与爱情的矛盾,促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2014年01期 220-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新自由主义”

    郭鑫颖;

    新自由主义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我们在研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理论基础的同时,深入分析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客观评价和看待新自由主义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中不可轻视的环节。

    2014年01期 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

    王晶;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精髓。从世界范围内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传统节日也存在差异。虽然中西文化有所差别,但是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更没有等级高低之分,理应受到合理的对待。

    2014年01期 224+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四川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刘财富;

    四川蕴涵丰富的红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好素材。本文从红色资源的概念着笔,分析了四川存在的红色资源及其与《纲要》结合的必要性,在些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红色资源进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14年01期 226-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取之本土,适我庶民——浅谈川西坝特有的竹靠椅与地域文化特色

    刘真珍;

    成都老茶馆里都喜欢用竹靠椅木桌,四川不缺竹子,就地取材,竹靠椅用是用川西坝子广为生长的茨竹做的,高靠背,坡扶手,竹靠椅就像是为成都人量身定做似的,十分贴身。太阳大的时候,还能躺在上面眯一觉。竹靠椅质感清凉,为了避免坐久了座椅变热,成都人打麻将、喝茶等久坐活动都愿意选择竹靠椅。竹靠椅一定型变百年不变,而且质轻,便于众多人聚会时四处拖拉。竹靠椅,就是这样一个在川西平原中特有的且普遍的家具,它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长大,用它独有的魅力让我们离不开它。

    2014年01期 228+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洋务运动研究综述

    余图军;

    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统治阶级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救亡图存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过程中的产物,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

    2014年01期 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宋元德化陶瓷的外销及原因

    卢培峰;

    德化制瓷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作为民窑,德化窑一直未能引起官方的重视,其陶瓷文化也鲜见于史书记载。近年来,德化窑产品屡屡现身于考古遗址、沉船发现和海外收藏之中,其深厚的陶瓷文化才逐渐为世人所知。迄今为止,德化共发现古瓷窑址一百余处,其中宋元窑址42处,多数窑口发现外销瓷器。宋元德化外销瓷窑的发现突破了以往学者所公认的德化自元明始烧白瓷的固有认识,本文拟在还原宋元德化窑火兴旺的历史面貌的同时,尝试着从多方面和角度来探讨宋元德化陶瓷的外销及原因。

    2014年01期 23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浅析西夏文化中的藏传佛教与道教思想

    展帆;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艺术的少数民族统治王朝之一,西夏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因素,兼容并蓄的吸收了吐蕃的藏传佛教、中原的道家和儒家文化。本文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来讨论西夏释道合一的文化与艺术现象。

    2014年01期 233+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的青年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原则的启示

    和小甜;

    毛泽东的青年观,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青年观不仅能深化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研究,而且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原则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4年01期 234+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时期我国文化交流及其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李萌;

    新时期,新时期,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改变,我国文化外交活动越来越活跃,并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对外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文化交流的日益剧增,是我国在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整体潮流中,吸取别国的精华和教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2014年01期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比较分析近代俄国的三次改革——“彼得改革”、“农奴制改革”和“斯托雷平改革”

    韩永飞;王博;

    通过对近代俄国三次改革的比较分析,阐明三次改革的异同点,重新审视和指出俄国改革的特殊性—战争与改革紧紧的结合,而俄国改革的特点就是她影响的深远性,具有标志性事件的1917年俄国革命则主要是由"农奴制改革"和"斯托雷平改革"所促成。

    2014年01期 236-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带来的启示

    钱江;

    伴随国民经济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我们的既定观念中,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理应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而相应的升高,两者的发展应该有一定的同步发展态势。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追求,因此,探究如何提升人民的幸福生活便具有了深远的实际意义,下面本文将具体谈一下马克思主义对于幸福是怎样界定和理解的,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4年01期 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缘督以为经”与“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读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韩高洁;

    《养性延命录》乃道教养生中的代表性著作,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此作品,即"缘督以为经"和"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角度分析,两方面既有分别,又相互融合,"缘督以为经"出自《庄子·养生主》,很多学者对此句有不同的见解,本文通过对比采取其中庸之见,又分出三个小方面来论证其适中的思想,"我命在我不在天"也是《养性延命录》中的极为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这部分则从身与形的自我修炼来解读,更好地理解这篇养生学上的著作,通过不同层面的分析,可有助于更好的加强对《养性延命录》这部经典之作的认识。

    2014年01期 240-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俄罗斯民族饮茶习俗简介

    江敏;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到唐朝茶文化基本形成,从那时期一直到现在茶文化仍在不断发展中。茶进入俄罗斯已有五个世纪,并逐渐形成了俄罗斯茶文化。汉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相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茶,但是两国茶文化也有所不同,饮茶习惯也不同。

    2014年01期 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读柏拉图《理想国》之论正义

    郎云聪;罗家卫;

    《理想国》作为柏拉图的代表作,其内容可谓繁多,故而博大精深,晦涩难懂。在此,作者特地就此书中关于"正义"之争的部分进行讨论,以剧幕形式描述涉及正义之辩的三场论争,从此中得出柏拉图所理解的正义的内涵是怎样的。

    2014年01期 242-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谈我国宪法文化的发展

    侯龙飞;

    本文致力于研究我国宪法文化的发展,阐述了有关宪法文化的基本理论,研讨了当前我国宪法文化的发展现状及成因,并尝试分析了我国宪法文化建设的出路。首先,本文阐释了宪法文化的基本内涵;之后,分析了我国宪法文化的发展现状及成因,提出了我国宪法文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宪法文化发展途径以及发展方式的探讨,表明我国宪法文化发展应在民族性与普遍性之间寻求平衡,使我国的宪法文化发展由派生发展型走上内源发展型道路。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的宪法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2014年01期 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文化软实力的合作与竞争角度谈孔子学院的发展

    严雯静;

    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国际文化软实力合作与竞争并进,一方面,世界文化融合,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一方面,世界各国文化软实力激烈竞争。顺应合作与竞争的潮流,孔子学院应允成功建立并且快速发展,不单单推广汉语言教学,还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孔子学院是我国"走出去"的一项重要外交策略,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最好体现,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和发展力,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积极地国际形象。

    2014年01期 24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魏初的政治思想

    徐邠泸;

    魏初是元初重要的政治家,为官清正有法,直言进谏,爱民惜民,谙于吏事,强调礼孝治国。不论是在国家大制还是具体政治措施方面,魏初都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干。《全元文》中收录了魏初三十九则奏章。魏初在其奏章中详细阐述了他的政见,本文将通过魏初的奏章来略论其政治思想。

    2014年01期 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陈烨;

    新时期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担负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的重任,新时期我们面临着新情况,社会的转型期造成了社会许多方面的分化与重组,统一战线也必然要分析这些新问题,根据矛盾的原理,正确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协调与整合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统战的功能。

    2014年01期 246-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自由是身体的出口——解读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杨潇;周丰;

    索亚对第三空间的理解就是对存在的理解,是对还原真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描述。对第一、二空间的解构也并不意味着排斥地理与人文、放弃时间和历史,当然也不能缺失对物质和精神的把握,只是不能先入为主地,用概念和论述等先入为主和高高在上的态度来解释一切。第三空间理论主要想要说明的是一种描述空间的态度。本文将从自由是身体的出口这一方面解读并结合当代一些有关美国监狱状况的影视作品,解读福柯的论著《规训与惩罚》。

    2014年01期 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印度恒河文化的成因及分析

    江亚亚;白帅帅;

    印度恒河是闻名于世的印度教徒的圣河,位于印度北部,是南亚的一条主要河流。现在的恒河已经集脏乱差甚至恐怖与一体,河面上到处是生活垃圾与各种尸体,此河还聚集了大多数印度的污水,尽管如此每天还是有大量的教徒在恒河沐浴刷牙甚至饮用。本文通过对恒河的历史文化介绍,以及恒河现状分析,提出了造成恒河现在的原因,针对产生原因作者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

    2014年01期 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推动人类获取知识的助推器——怀疑论

    王恩超;

    在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怀疑论作为推动人类获取知识的驱动器一直存在。怀疑论是对人类获取知识的挑战,实践的生活态度到怀疑的生活态度,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哲学学说,从而对当前的知识现状产生怀疑,继而不断推动人类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从某些程度而言,怀疑论可以说是人类进步获取知识的主要动力之一。

    2014年01期 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书生意气,隐者情怀——从《史记》人物形象试析司马迁人生哲学

    徐少华;

    在气势恢宏的史学巨著《史记》中,太史公司马迁塑造了众多史诗般传奇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隐含着历经坎坷屈辱人生的司马迁的处世哲学,承载着其向往的理想人生境界。笔者将从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入手,从两个方面来浅析隐含于《史记》文本中的司马迁的人生哲学。

    2014年01期 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袁世凯将关内外铁路余利作为北洋军军费来源的研究

    王灵芳;

    学术界普遍认为,袁世凯一直将关内外铁路余利作为北洋军军费的主要来源,文章通过对史料进行研究,指出该观点不实。

    2014年01期 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日本动漫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的难被认同的原因

    牟震;

    1980年代以后,日本动漫正式进军全球市场,从原先的小众文化逐渐发展到現在,"anime"一词已经全球通用,专门用来界定日本风格的动画产品。日本动漫,即便是在美国、欧洲这些存在着巨大文化和语言障碍的地方,不仅年轻人甚至成年人也狂热于日本动漫。日本动漫在全球化过程中受到的不尽是欢迎,还有来自各国家与媒体评论所带来的批评。

    2014年01期 256+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