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云霞;
<正>通过对国内目前已有的对于汉服文化的研究,将其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对于汉服基本情况的介绍,包括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二是对于汉服运动的性质、意义等的探究与其发展建议类研究。在此基础上,今后应加强对于完善汉服产业链、复兴传统礼仪等方面的研究。
2022年05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春枝;何瑞如;
<正>一、黎锦历史黎锦是我国海南岛黎族的一种民间织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它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经过漫长岁月积淀的厚重文化内涵,在发源地海南岛的传统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黎锦是最早的棉纺织品,其盛名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并且纺织技艺领先中原1000多年。
2022年05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曹配源;陈开阔;
<正>仁政思想在孟子政治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孟子是战国中期最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封建制逐渐取代奴隶制在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因此当时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复杂,诸侯国之间也都展开了激烈的以强凌弱、以大并小的斗争。孟子就在这激荡的时代,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以巩固新兴的封建制度为目标,了解社会现实,并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作用和力量,看到了人心向背对政治的重要意义,看到了统治者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所以他继承并改造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思想。
2022年05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明;
<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农业物质文化的重要表征,是农民精神文化的重要表达,是农村制度文化的重要载体。新时代下,以本地传统文化资源为载体依托,产业驱动、创新转化为途径,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参与,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表达,“树形”“塑魂”“生根”和“聚势”,可以为“乡村文化振兴”新赋能,活力显现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与创新力。
2022年05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孟慧佩;王相元;
<正>《论语·微子》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的解法众多,曾经引起广泛探讨。但是经过逻辑反推,现有结论均存在不合理处。文章联系上下文总体思路,通过“语音、语义、文献”三位一体进行“分”字新诠,再以“义理、考据”二元角度作出段落重释,将内部文本分析与外部时代考察相结合,得出新解:“四肢不勤勉,五谷不茂盛,又有谁会成为老师?”为《论语》解读提出新的思路。
2022年05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禹含;
<正>一、引言服饰是一个民族团体的文化意识的具体表象,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不同的文化团体拥有不同于其他种族的外在服饰表现。从很久之前的原始社会,充满着愚昧、野蛮、危险,到逐渐脱离与可怕的野兽生存,披着兽皮带着树叶的生活,人类开始步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此时的人类开始懂得遮身蔽体,渐渐地,服饰并不只能满足人类对保暖、遮身的需求,而是对开始追求美丽、时尚,并与自己所在民族的文化所结合,创造出属于人类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所特有的服饰。随着服饰文化的逐渐发展,慢慢地把人们的外在追求和内在审美结合起来,例如将文化风俗、个人喜好等沉淀在服饰设计中。
2022年05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钟菊芳;
<正>“健康中国”旨在引导人民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广场舞作为集运动、休闲、艺术于一体的群众性表演形式,具有维护个人身心健康、丰富社会文化、传播现代体育精神等作用,是推进“健康中国”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现阶段,其普遍存在缺乏创新、噪音扰民、群众认识不足等问题,想要实现广场舞的持续发展就需要从规范管理、转变认知、大胆创新等方面着手。
2022年05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