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岁月

文学视野

  • 中韩建交后韩国诗歌对朝鲜族诗歌的影响

    文慧;

    <正>中韩建交以后,随着与韩国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加和民间交流活动的活跃发展,韩国的书籍大量流入到朝鲜族聚居地区,韩国文化和韩国文学俨然成了朝鲜族文学的重要参考系统。1980年代韩国文学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倾向。中国朝鲜族诗歌文学也受韩国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诗歌文学的创作特点的影响,出现了形体诗和符号混用的诗歌作品,和开辟了朝鲜族诗坛上生态诗歌的新领域。另外,韩国诗人李箱的诗歌作品《乌瞰图》在中国朝鲜族中广为流传,对朝鲜族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形体诗和符号混用的创作方法20世纪末韩国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开始了形体诗歌创作。

    2021年06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浅析新世纪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

    邵迎;

    <正>在新世纪的文学发展中,"网络写作"无疑是一个热词,它继承了中国俗文学贴近现实、契合大众的特点,同时以其低门槛和包容力,吸纳了大量的作者与读者参与其中。借助电子媒介的传播与阅读市场的推广,网络写作已成为文学现场的一个重镇,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文化产业。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数字化产业的产值规模为3387亿元,其中起支撑作用的就是网络文学。目前,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2.85亿,手机网络文学用户为2.49亿,

    2021年06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精神生态与英美文学批评实践

    陈敏;

    <正>一、引言英美文学的批评实践对人们思想意识、民族情感以及文化认同有着很大影响,它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到西方先进文明,而且还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研究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忽视客观性规律和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重视批评主体之间的差异、注重不同语言形式下对同一现象或事物观点看法上的统一。人们总在不断地思考,去发现和批判,而不是一味地盲从,人类文明史可以说已经证明了精神生态系统是由多种因素组成。从文艺复兴的开始到如今,批评被认为是一种最原始、最直接和最有效地艺术表达方式。它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中,

    2021年06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文化杂谈

  • 法兰克福学派视野下博物馆类综艺研究——以《上新了·故宫3》为例

    林美琪;

    <正>一、引言近几年有一批博物馆类综艺兴起,以博物馆为依托,在内容和模式上有诸多共同点。《上新了故宫》可以作为博物馆类综艺的代表,节目讲述文物故事,宣传文创产品,邀请明星艺人加盟,节目模式年轻化。大众传媒的机械复制性使高雅艺术品的灵韵丧失,综艺市场的竞争使节目呈现出同质化特点,追逐商业利益是综艺的根本目的。然而这样的综艺节目也令博物馆和文物焕发了新时代的新活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奉献了巨大的力量,吸引大批年轻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因此应当客观看待博物馆类综艺,承认其文化传播的价值。

    2021年06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重叠现象

    梁梦凡;

    <正>现代汉语中的重叠主要有音节的重叠、语素的重叠、词的重叠。前两者是构词的重叠,构词的重叠是构成词语的一种手段,属于词汇学研究的对象。构形的重叠是构成语法意义的一种手段,属于语法学研究的范畴。本文对三者进行了介绍,并将音节的重叠与语素的重叠、语素的重叠与词的重叠放在一起进行了区分。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相比汉语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严格的形态变化,但是重叠现象却十分常见。现代汉语中的重叠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但是汉语学术界对重叠的范围并没有形成共识,关于重叠的定义也是各执己见。因此,本文不再就重叠的定义进行论述,

    2021年06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契约文化与人的表达——《利维坦》引发的思考

    王雯倩;

    <正>一、契约文化的来源与发展在西方,契约文化可谓贯穿文明思想史的主流思想,可广延至古希腊哲学,早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契约的理念就得到了体现。古希腊晚期,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派则是契约思想流派的重要代表。两种流派形成了"宿命论"与"决定论"的主流意识,否定了人的主体价值,这也是西方契约文化在萌芽时期显著特征。中世纪时期,托马斯·阿奎那对契约进行了最初的表述,伴随着浓厚的宗教气息,

    2021年06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谈墨西哥的音乐文化

    李思哲;

    <正>墨西哥音乐文化,是受到欧洲音乐文化影响。分析历史发展可知,墨西哥地区诞生印第安文化,并且处于文化中心位置,但是音乐差别却比较大。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环境主要是在于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空间以及自然环境等,在新时代当中,民族音乐文化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能够全面适应和遵循多样化的文化环境,再经过长时间的加工以及创造,最终形成了自由、松散以及具有鲜明人文特点的文化生态系统。

    2021年06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从中西方海洋意象的对比研究中西方文明的异同

    李阳;

    <正>海洋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象,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以海洋为意象来描写的作品数量众多,作者们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基于中西方政治形态和思想意识的差异,海洋这一意象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意象。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来对比中西方文明的异同。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孕育了各具特色的中西方文明,中国倡导"集体主义",以农耕文明为主,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文明中就无海洋文化的踪迹。相反,西方奉行"个人主义"的思想,但同样离不开海洋文化的滋养。海洋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下面就通过对海洋意象在中西方文明中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以此来揭示中西方文明的异同。

    2021年06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中西方本土酒及相关文化的对比研究——以中国白酒与西方葡萄酒为例

    薛树杰;

    <正>酒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民族中都有重要地位,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并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本文从中国的本土酒——白酒为分析点,将中国本土的白酒与西方本土酒葡萄酒及二者衍生出来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也对我国酒文化的跨文化发展和传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寻找他们的异同,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进步。酒,用以饮食养生及文学创作,以其独特地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酒文化是以酒为基点,以酒的言行作中心的特殊文化类型。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及其民族深层次的精神,对其进行文化间的对比,

    2021年06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明代儒者王艮与王阳明“内圣外王”思想

    王媛媛;

    <正>一、引言王阳明(1472—1529),原名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明代心学的集大成之人,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王艮(1483—1541),原名王银,其师王阳明为其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淮南泰州府安丰场(今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人。自从师从王阳明后,王艮坚守阳明心学,践行阳明倡导的讲学运动,以民为基础,在"内圣外王"的原则指导下,

    2021年06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看中西方餐桌用语

    陆心悦;

    <正>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餐桌社交已经成为当代人们最常用的社交方式之一。但因为中西方历史背景、文化习俗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外之间的餐桌文化也存在许多差异。尤其在餐桌用语上,更是体现出中国人谦虚内敛的群体意识和外国人讲求效率与实用的个体意识。本文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分析中西方餐桌用语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与解读。21世纪以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进行跨文化交流。

    2021年06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史海钩沉

  • 浅析区域视角下历史文化资源整体保护

    康耘著;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对于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实现整体保护,也是当前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防止在文化保护中,出现遗产碎片保护、文化肤浅展示等类似的问题,那么就要基于地域文化,从区域的视角之下,展开具体的分析和规划,从而实现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本文首先概述了历史文化资源的概念,并论述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发展特征,之后分析了当前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局限性问题,最后在区域视角之下,提出了对于历史文化资源整体保护的措施,以供参考。近些年,我国在迅速发展,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但是在各个区域内,历史文化的沉淀无法跟上城乡发展的脚步,

    2021年06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欧洲传统手工艺对18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初探

    张骞;

    <正>18世纪的工业革命是欧洲、甚至世界的一项大事,带来了全球的商业贸易活动、机械化生产以及新的观念,也将手工制品和机器制品区分开。对于工业革命,很多人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工业强调数量和标准化,建立在效率和规模的基础之上,而手工艺强调质量和个性,用来传递历史文化内涵和生活美学,

    2021年06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从《后汉书》看河洛人物精神

    艾鑫蕊;

    <正>《后汉书》中所记载的河洛地区人物,他们或高风亮节、正气凛然,或勤政爱民、教化一方,或坚守原则、公正无私。这些河洛人的精神品质,既是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的体现,也与门阀氏族的家庭教育有关,更与整个国家的治国理念有关。

    2021年06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作品赏析

  • 《四世同堂》与《家》中人物形象意义的比较

    李月;

    <正>《四世同堂》与《家》这两部优秀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学价值。"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主要凝结在作家创造的文学形象中。文学形象主要是作家的心灵世界创造的产物,是具有高度创造精神活动的结晶,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是文学形象的源泉。文学形象不仅可以保留现实形象(包括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征等,还在形象创造中投入作家本人的艺术趣味、情感态度、人格精神和社会理想等。文学形象其中蕴含着社会的真实状况及作家的思想和丰富的心灵,寄托着作家的主观情思。因此,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有其一定的用意,人物形象中蕴含着一定的深意。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2021年06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再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几点思考和讨论

    杨晓玲;

    <正>《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或简称《罗》)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被改变成了多种艺术形式,成为四百多年来人们脍炙人口的爱情喜剧。本文作者将在多个维度,对《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新的解读,解读其成为百年经典的秘密,并破除其在一般读者心目当中的一些误区。一、引言《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1564—1616)的代表作品。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其出生日(与去世日同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罗》是其悲剧作品的代表。在本文中,

    2021年06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走向一种新圈地叙事思想——《圈地运动与英国文学的乡村叙事》书评

    许文婕;

    <正>这部《圈地运动与英国文学的乡村叙事》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带头人吾文泉教授等撰写,有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作序。初读本书,我便联想到南开大学常耀信主编的《英国文学通史》。因为这两本书有着相似的文章架构,同样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脉络清晰、逻辑严密。不同的是,《英国文学通史》几乎涵盖英国文学史上所有的作家作品,所以对某些经典作品难以详述。而本书的优势在于从一个新颖的视角——圈地运动,对某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文学文本做依托,结合历史学、社会学、农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全方位的剖析,

    2021年06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艺术歌曲《岁月悠悠》的艺术特征与演唱研究

    刘莎莎;

    <正>一、引言《岁月悠悠》由黄嘉谟作词,江定仙作曲,江定仙是著名近代音乐先驱黄自先生的徒弟,由于江定仙父亲母亲都为知识分子,因此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理论教育,系统学习了中西方音乐文化,在他许多作品当中,非常注重将中西方音乐文化相互交融。艺术歌曲《岁月悠悠》就是其创作生涯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他在其中添加了许多西方的和声、调式,同时又将我国传统的"五声"音乐体系融入其中,被誉为近代音乐作品当中将中西方音乐文化完美融合的代表作之一。

    2021年06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从《熙德之歌》看西班牙文学中的骑士精神

    金文婷;

    <正>骑士精神主要是西欧民族崇武精神的体现。它起源于中世纪欧洲,是当时封建社会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特殊阶层,又是一种个人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的融合。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公正、灵活是骑士精神中的八大美德。一、骑士道和骑士精神骑士精神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道,公元800年,法兰西王国的查理大帝统一西欧之后,被教皇加冕为"伟大的罗马皇帝"。追随他的十二个骑士因此顺理成章成为皇帝的侍卫,被称为圣骑士,

    2021年06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从主人公到农民工——贾平凹《高兴》中农民与城市的错位融合

    王敏;

    <正>中国当代文坛对"农民进城"以及由此引发的城乡文化冲突,表示出异乎寻常的关注热情。以贾平凹《高兴》为代表的这一类作品表明农民与农村的天然关系模式正在被时代改写,农民开始大量地进军城市,奋力改写自身身份,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农民与城市处于一种精神与文化的错位关系。一、被抛弃的农民身份《高兴》是贾平凹继《秦腔》之后的又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以流落城市的拾荒者刘高兴为主人公,描写他进城后拾破烂的生活。刘高兴、五富等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2021年06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艺术大观

  • 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女中音声部的发展研究综述

    陈葳仪;

    <正>女中音,又称次女高音,是美声唱法中一个介于女高音和女低音之间的声部,它的音域为G3-A5。声带通常比女高音略长和宽,高音厚实、有力,中声区声音特别丰满圆润。美声艺术的发展历程是漫长且曲折的,在我国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美声艺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发展的趋势。其中,女中音从声部的诞生到其成为在歌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经历了一个艰难探寻的阶段,最终在前人不断探究所奠定的良好基础下,后人的继承和发展,让女中音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一、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女中音声部的研究现状在欧洲,女中音声部由诞生到其歌唱地位的确立,

    2021年06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关于《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的研究

    张劲;

    <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表演者权开始进入人们的视角,然而,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与美国的阻挠,表演者权一直没有受到全面的保护,经过长久的一系列的协商,201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简称WIPO)在北京成功缔结了《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简称《北京条约》),将"视听表演"纳入表演者权的保护体系中。在此背景下,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阐述该条约的缔结过程,第二部分为概况,第三部分围绕《北京条约》几个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

    2021年06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全民健身操舞的特点及价值研究

    付迪;

    <正>全民健身操舞是一种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素质为主的有氧运动项目,也是普及性健美操在我国本土化、民族化的产物。健美操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参与人群覆盖面较大的运动项目之一。然而健美操在全民健身推广过程中存在名称、定义、概念混乱等现象,使得项目统筹发展面临重重阻碍。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们体制"等要求,为全民健身操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梳理理清全民健身操舞的特点和价值进行梳理,探讨中国特色全民健身运动形式发展。

    2021年06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舞蹈赏析和舞蹈创作关系的探析

    陈萍;

    <正>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舞蹈赏析作为最为重要的环节,能够让创作者发现舞蹈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表现出来的良好境界,从而引发自身情绪反应,体会舞蹈为自己带来的情感体验。通过舞蹈作品的分析与鉴赏,对其中运用的各种舞蹈表达方式与创作手法进行学习掌握。同时,在舞蹈赏析过程中还能够将自身舞蹈创作动机以及灵感充分调动出来,是一种提升自身舞蹈作品创作成效的良好方式。

    2021年06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钢琴演奏技巧对音色效果的影响研究

    李宴君;

    <正>出色的演奏技巧以及音色效果是每一名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的共同追求,也是直接体现出演奏者演奏水准的关键要素。在演奏过程中,优美动听的钢琴音色能够让演奏得到灵魂,让钢琴演奏渲染力得到提高。所以,通过提高演奏技巧,让钢琴音色表现得到一定优化,已经成为演奏技巧与音色表现之间得到协调的主要方式。一、演奏技巧论述1、水平技巧此种演奏技巧主要是演奏者通过让演奏手指和琴键之间形成50-70度左右的锐角,并且通过让触键速度和力度之间形成协调关系,让音色表现整体效果呈现出庄严、低沉。

    2021年06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太极之美在中国古典舞“劲”中的体现

    庞清文;

    <正>随着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的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尊崇。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多次在不同场合的演讲中提到传统文化之于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提出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之一,太极拳与中国古典舞共同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并且作为形体艺术在审美以及用劲方面具有其共通性。因此,本文以太极拳和中国古典舞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太极之美在中国古典舞"劲"中体现,促进传统文化艺术类别之间的跨学科借鉴。一、太极之美在中国古典舞"劲"中体现的前提1、以人为载体太极拳与中国古典舞都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肢体艺术,

    2021年06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谈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林怡;

    <正>钢琴演奏离不开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在演奏中的应用,有力烘托了钢琴演奏效果。想要在钢琴演奏中获得良好成绩,需要演奏者深刻理解音乐作品意境,就音乐作品中所囊括的各内容深入分析,研究曲目风格和创作背景等,以便于在演奏中,演奏者可以凭借娴熟的演奏技巧,辅以较高的表现形式,以此保障钢琴演奏大获全胜。认清音乐作品分析与钢琴演奏的重要性,在此条件之上,才能更好地夯实演奏效果,使观众为之心悦诚服,对钢琴演奏赞不绝口。精准剖析各音乐作品信息,了解音乐作品不同方面的内容,能够为后续的钢琴演奏技巧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保障演奏效果的提高,促使钢琴演奏更生动,深深打动观赏者内心,

    2021年06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感情表现技巧

    王婷;兀松;

    <正>好的影视作品可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即便观众从不同角度分析也能获得不同的感悟。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影视剧质量,如剧本、演员、摄影、剪辑等。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影视戏剧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艺术性,对演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影视行业漫长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大量从事表演的工作者,他们将虚拟人物形象展现出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演员情感表达直接影响到观众感悟,随着时代发展还会影响更多人。真实表现抽象的感情具有较大难度,

    2021年06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共享时代下中国水彩画地域性的消逝

    田礼慧;

    <正>中国水彩画这门传统艺术作为绘画艺术的一门独立学科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华大地上的孕育有了空间区域性的突出差异,随着社会时间、空间的变化与科技的进步也逐渐形成了当代地域多元化的风格。本文将中国水彩作为研究对象,从本土文化艺术语言出发,从当代共享时代背景环境下去研究水彩在中国发展现象的趋势变化。一、引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政治、

    2021年06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社区证件照”的策划与拍摄探析

    周婧;邹昱;

    <正>证件照在生活中用途比较广泛,拍摄证件照就成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拍摄证件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难事,只要花费一些时间找到一家照相馆既可实现。但是,对于一部分特殊群体拍摄证件照却成了难事。他们多是一些年迈的老人或者由于父母工作原因交给爷爷奶奶照看的孩童。在大学生暑期实践中,我们把镜头对准了这部分特殊的群体,为他们免费拍摄了"最美社区证件照"。一、不出小区的"最美社区证件照"1、使特殊群体拍摄证件照更便捷"走出去"是拍摄传统证件照的必要环节,然而社区里的一些老年人和孩子出行并不方便。

    2021年06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简论塔皮埃斯综合材料绘画对综合版画创作的启示

    李继恩;

    <正>现代版画的综合材质的应用与创造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在许多展览中不乏此类优秀作品,如何进一步的拓展延伸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上个世纪西班牙当代艺术大师塔皮埃斯在材料的运用上对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改革开放后,塔皮埃斯的作品被介绍到了中国,他也在中国举办了画展,中国的当代艺术深受塔皮埃斯的影响,塔皮埃斯的艺术理念拓宽了艺术家对材料的理解,中国版画综合材质的应用如要追溯根源,也不能说与塔皮埃斯的影响毫无关联。进一步研究分析塔皮埃斯综合材料作品中对材料的运用模式与思想深度,对版画综合材质的运用应该会产生更多的帮助。

    2021年06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民族服饰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赵岑岑;

    <正>为解决艺术设计的局限化问题,为艺术设计赋予新的生命元素和意义,促使艺术设计更加多元化、丰富化、独特化,推动其形式更加的灵活化,促使其更加的内涵化,本文对民族服饰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合民族服饰元素在艺术设计中应用的价值问题,提出民族服饰元素在艺术设计中具体应用的措施。艺术在时代的推动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内涵,更多丰富的元素被应用在其中,不仅拓宽了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打开了艺术在市场流通中的新通道,也促使艺术设计更加地多元化,艺术家在创造中也有了更多的借鉴,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应用不同元素,民族服饰映射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2021年06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C4D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张子涵;

    <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被视觉艺术广告所冲击。电子商务的不断深入发展,也促使广告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期能够紧紧地抓住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本文即主要围绕C4D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展开分析。一、C4D技术的基本概述1、C4D概念C4D(英文全称CINEMA 4D)通过德国Maxon公司亲自研发并设计的功能非常全面的一款软件,主要是用在建和特效使用上非常流畅,被称之为"德国之光"。这款软件在推出后受到了多人的追捧,开发者主要是将用户的需求融进软件当中,让用户做到操作简单、速度而高效使用。

    2021年06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禅宗思想对美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张永瑞;

    <正>对于美国当代艺术的认知,狭义的理解可以看作是绘画、装置、行为、观念等艺术形式的合体,而广义上的当代艺术更像是一种追求自我精神解放与自由的途径。本文将西方艺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努力将世界准确再现的过程(古典主义时期),第二个是追求艺术的纯粹化阶段,而第三个是艺术与哲学交融的阶段——不断地更新自身定义的阶段(当代艺术时期)。相对于西方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相对固定的表达形式,美国的当代艺术有了更多的包容性和更广的思维深度,那么从艺术转向第三领域(哲学)开始,其实就注定了其会从哲学思想中吸收大量养分。所以本文尝试从发展脉络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梳理。

    2021年06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